华西都市报 -A10 天下-
A10天下
  • ·揭秘霸陵考古:陪葬大熊猫或来自秦岭北坡
  • ·北京全力抗击暴雨灾害保障民众安全
  • ·强降雨抢险救灾中牺牲 应急管理部批准消防员冯振为烈士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现大熊猫骨骼”引热议

揭秘霸陵考古:陪葬大熊猫或来自秦岭北坡

南陵动物殉葬坑的动物骨骼。(图据文物陕西)

南陵动物殉葬坑。(图据文物陕西)

  近日,陕西西安,在汉文帝霸陵西侧的动物殉葬坑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具2000多年前的大熊猫骨骼。
  8月1日,“汉文帝霸陵殉葬坑现大熊猫骨骼”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动物考古专家胡松梅。她表示,本次发掘不仅在霸陵的动物殉葬坑发现了大熊猫的骨骼,更是首次在国内考古中发现了貘的完整骨骼。如此一来,“貘”是大熊猫另一个名字的说法,或许能被有力反驳。

薄太后墓中
大熊猫躯干不复存在

  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了新发现的“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至此,元代以来普遍认为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被考古工作纠正。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江村大墓考古亲历者曹龙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霸陵遗址区域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曾进行过一些考古发掘工作。1966年,在窦皇后陵园西1公里处发掘动物殉葬坑47座,出土有陶俑、陶罐,以及羊、马、猪、狗、鸡、鹅、鹤等动物骨骼,发掘者认为这批动物殉葬坑属于窦皇后陵的陪葬,但最新的考古成果表明其应为霸陵的陪葬。
  汉代人事死如事生,有着给逝去的先人按照生前的生活习惯、起居用度来打造一个地下世界的习俗。考古发掘出的陪葬文物及五谷粮食、家禽家畜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1975年,考古工作人员在薄太后南陵西北处清理动物殉葬坑20座,发现了砖栏、陶棺、木栏(木椁)以及马、羊、狗、犀牛、大熊猫等动物骨骼。但由于被盗扰,大熊猫的躯干部分已经不复存在。
  2017年,汉陵考古队对薄太后南陵进行了详尽的考古勘探工作,共发现外藏坑约380座,发掘了55座。经过初步鉴定辨识,又发现了虎、梅花鹿、金丝猴、猕猴、丹顶鹤、金雕、绿孔雀、褐马鸡、陆龟等动物的骨骼。

骨骼判断
大熊猫属于秦岭亚种

  2021年底,考古人员对霸陵的20余座小型外藏坑进行发掘清理。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老虎、羚牛、貘、大熊猫和印度野牛、鬣羚、牦牛的完整骨骼。
  目前,胡松梅团队已经根据动物的骨骼保存情况进行了鉴定,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部分动物骨骼进行了古DNA鉴定。这些珍稀兽类,正在揭开汉文帝皇家苑囿一角的面貌。
  在霸陵的一个小型外藏坑中,有一具完整的骨架:它有着发达的犬齿,头朝着帝陵的方向,尾巴朝向西边,躺在平铺的砖栏中。经过与现有大熊猫骨骼标本的对比,胡松梅团队确认这具动物骨骼就是大熊猫。这也是在帝陵中首次发现陪葬的大熊猫。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记载:“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既然有“千亩竹”,是否可能有大熊猫存在于此呢?这一次大熊猫骨骼的发现,将这个推论又向前推了一步。
  目前,我国大熊猫分为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胡松梅表示,根据霸陵外藏坑出土的熊猫骨骼进行判断,应该属于秦岭亚种。“秦岭亚种的大熊猫相对四川大熊猫来说,个体较大、脸较圆。”她推测,这只大熊猫或许就来自秦岭北坡的森林中,“秦岭北坡的气候是比较湿热的森林环境,当时的气温应该比现在要高1℃至2℃。”
  那么,汉文帝和薄太后是否特别偏爱大熊猫?曹龙认为尚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从目前这类外藏坑的数量及已经鉴别出的动物种属来看,依然是皇家苑囿性质,并不是因为个人喜好而单独陪葬大熊猫。有些珍禽异兽应该是从南方甚至更远的域外供奉而来。”

国内首次
发现完整亚洲貘骨骼

  除了大熊猫骨骼,霸陵的外藏坑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发现了早已在中国消失的亚洲貘骨骼。
  在出土动物的头骨中,胡松梅发现一个动物的两个牙齿尖连起来呈现山脊状,“只有貘有这种特征。”《说文解字》中记载:“貘似熊,黄黑色,出蜀中。”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貘就是大熊猫的另一个名称。
  “貘与大熊猫都是黑白色。自宋代以后,貘就没有在中国出现过,所以人们并不能确定古籍中的‘貘’是否指的大熊猫。”这一次,在霸陵的外藏坑中同时发现了貘和大熊猫的骨骼,胡松梅认为,这就证实了貘和大熊猫自古以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上世纪20年代左右,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了貘的残骨。但这一次霸陵外藏坑中出土的貘骨骼,骨架完整,体型巨大,是非常珍贵的,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骨架完整的貘。
  汉代普通人的墓葬可能只会陪葬猪、狗、牛、羊等动物,但在汉文帝霸陵和薄太后南陵的外藏坑中,出土的几乎都是珍禽异兽,胡松梅说,这也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我们还在薄太后南陵发现了鸿雁、丹顶鹤、孔雀、褐马鸡等大型的鸟类,还有金丝猴、陆龟等,这些动物都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埋藏动物骨骼的外藏坑中,还随葬有一个陶俑、一个陶罐,部分陶罐中还有粮食。胡松梅认为,这象征着动物的“饲养员”和饲料。
  胡松梅说,将对动物骨骼DNA进一步分析,通过碳氮同位素的分析结果,看看这些动物吃的都是什么。再通过锶同位素的分析,确认哪些动物来自本地,哪些动物“远道而来”,“我们希望这批动物骨骼能够进入陕西考古博物馆,让大家看看当时皇家苑囿中的动物究竟长的什么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