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宣介会走进宜宾长宁
  • ·第二届川渝互联网辟谣优秀公益作品征集启动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调研启发设计新思路

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宣介会走进宜宾长宁

参赛企业在宜宾长宁双河凉糕非遗馆调研。

  8月9日,由四川省委网信办组织的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宣介会暨设计场景需求座谈会走进宜宾市长宁县。会上,四川省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对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举办时间、参赛对象、拟设场景清单、赛事推广、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进行了全面介绍,长宁县对拟设场景需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据介绍,此次大赛是在中央网信办指导下,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大赛将围绕数字乡村建设重点任务,以创新大赛为载体,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一步发现挖掘优秀人才,宣传推介典型案例,搭建对接平台,推动作品落地,为乡村全面振兴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智慧力量。

提出需求
希望为长宁量身打造一套“智慧旅游系统”

  记者注意到,此次大赛四川拟设场景赛道分别为江油市的涉农资源整合共享、隆昌市的粮食安全与智慧农业、长宁县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旅游资源富集、生态基础良好、交通区位优越、人文底蕴浓厚、特色产业明显,是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全国唯一的竹类自然保护区、国家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长江长宁段、国家竹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是川南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我们希望借助企业以及全国各地智慧团队的力量,为我们长宁量身打造一套‘智慧旅游系统’,把长宁县历史文化、本地特色美食等融入‘智慧旅游’平台,更好地推广我们长宁,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宁。”会上,长宁县相关负责人对此次大赛拟设的“智慧旅游平台”场景需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旅游管理的数字化、经营服务的智能化、游客体验的人性化和智慧旅游的产业化,推动长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长宁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生态基础良好,但目前景区还处于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运营模式。为解决全县景区管理服务不规范、景区功能不完善、农旅融合发展成效不明显等问题,长宁县希望此次大赛设计的“智慧旅游平台”,能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旅游信息需求和体验需求,以及地方农旅融合发展等需求,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引入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和管理等环节,通过多终端、全平台的智慧旅游系统,让游客在文旅信息获取、路线规划、产品预订支付、反馈评价等方面得到智慧化的体验;能整合公安、住建、应急等部门信息形成共享和协作联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维护旅游市场及社会稳定秩序;大力推广本地农文旅产品,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

实地调研
对大赛设计有更详细的思路和新的思考

  在听取了长宁县的建设需求后,参赛企业除了在会上对需求进行详细了解,还走进双河镇进行实地调研。
  双河镇是一个历史文化比较厚重的乡镇,保留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文庙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葡萄井,有周洪谟、李永通等明正统、天顺年间的榜眼等文化名人,还有双河凉糕、酱粑酱油等两项省级非遗,以及古城文博综合体等景点。在调研后,参赛企业纷纷表示,对大赛设计有了更详细的思路和新的思考,接下来将根据这几天的调研情况准备参赛。
  在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产业振兴办公室区域总监周琪看来,大赛做设计时,格局要大、视野要开,要更加贴近百姓和政府,让企业愿意投、消费者愿意买单,让平台能真正用起来,才能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化落地和执行。周琪在双河镇实地调研后认为,长宁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特色,如何把这些基础与数字乡村结合起来,串成线、形成面,才是设计的核心。接下来,他们会组织团队再深入研究,充分准备三个场景的参赛设计。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售前工程师刘赟同样认为,这里文化底蕴浓厚,自然条件很不错,还有凉糕、竹制品等特色农产品。他说,参赛设计可以结合当地需求,把旅游资源和助农增收结合起来,“比如,可以用VR等形式,让凉糕‘动’起来,同时结合社会治理,实现综合提升。”回去后,他们也要对调研情况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参赛场景。
  双河葡萄井旁的凉糕店铺老板刘俊宏告诉记者,店铺从去年开始购买了一套数字点餐系统,尝试将点餐、传号等一些简单的工序交由数字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他希望借助今年的大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双河凉糕”非遗品牌,并广泛推广到全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