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赶漂人到造林人再到护林人
“护林人”彭勇在巡护中。
上世纪90年代,金沙江三堆子附近的赶漂场景。
1998年至2010年的天保工程一期,四川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04.81亿元,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8061.73万亩。最近20年,攀枝花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超过30%,年均减少70平方千米以上。金沙江水的浊度,已由过去超过10000NTU(浑浊度单位),降至100NTU以内。
7月23日,56岁的彭勇又一次来到位于攀枝花市银江镇的三堆子,此时距离他第一次爬上这片山坡,已过去25年。
1998年8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决定》下发,攀枝花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乐山市、雅安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国的天保工程发端于攀枝花,三堆子成为天保工程的“发源地”。
天保工程启动后,当时的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成为“四川省长江造林局”,一大批曾经在金沙江、雅砻江上“赶木头”的“赶漂人”变成了“造林人”,彭勇就是其中一员。
25年后,彭勇已是长江造林局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盐边森林管护站站长,身份也从“造林人”变成了“护林人”。再一次来到三堆子,面对眼前大片郁郁葱葱的林子和山下碧波荡漾的金沙江,他颇为感慨,脱口而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P09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