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宽窄巷-
A15宽窄巷
  • ·著名导演诺兰新作 《奥本海默》热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深度探寻“原子弹之父”的精神世界

著名导演诺兰新作 《奥本海默》热映

《奥本海默》海报

克里斯托弗·诺兰(资料图片)

《奥本海默》剧照

  8月31日晚,由环球影业出品,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粉丝特别观影暨影片导赏活动在成都万达影城锦华店举行。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也同时开启活动,并进行现场连线,为四城观众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观影体验。该片导演诺兰于前几日来到中国,为媒体及影迷们深度分享了关于本片从选角到剧本创作、拍摄的精彩台前幕后。诺兰表示:“在题材选择上,我始终最关心戏剧性。足够的戏剧性才能吸引观众。”

呈现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人生

  在北京场活动中,《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方在庆、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等嘉宾出席,与现场影迷一起深入电影《奥本海默》的前世今生,从电影幕后制作、历史人文等角度出发,解析电影的独有魅力。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作为诺兰的高分佳作,在海外影评媒体烂番茄斩获94%的好评,并在豆瓣收获8.6高分。电影改编自获普利策奖的传记《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以及他在战后美国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观众在电影里看到这个谜一般的男人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困境:为了拯救这个世界,必须先毁灭它。
  《奥本海默》原作译者汪冰博士分享道,在波谲云诡的时代背景之下,奥本海默作为一个极具破坏力又自相矛盾的人,无疑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也促成了诺兰的第一部第一人称视角剧本成功登上大银幕。可以说这部电影和原著是互相成就、互为依托的关系,书籍给予了电影无与伦比的历史厚重感,电影则更具象地呈现了文字以外的细节和音画魅力。
  谈及诺兰对电影细节的呈现,《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赞叹《奥本海默》虽然没有高能概念、视觉奇观,也没有炫目的叙事技巧,仅仅使用战前、战后、麦卡锡主义三个时期的“审判”做牵引,用非线性时间剪辑呈现整体的“线性叙事”人物传记故事,便将人性的混沌、环境的风云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离不开诺兰的导演功力及原著《奥本海默传》打下的良好基础。
  谈及影片中科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辨,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方在庆表示,诺兰的电影总是超出娱乐的本质,始终致力于跟观众一起探讨科技的边界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如果加上阅读《奥本海默传》,每个人对于奥本海默的人生以及其影响都能有独特的理解。
  谈到诺兰在电影中对于奥本海默的人物塑造时,影评人电子骑士认为,诺兰呈现的奥本海默,融合了物理、政治、历史、哲学等多个层次,这让人物呈现出难得的立体多面性,配合丝丝入扣的情节设计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表达方式,令影迷得以跟随奥本海默的视角瞬间穿越,与动荡的时代同频共振。

诺兰为什么要拍《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导演诺兰也于前几日来到中国,为媒体及影迷们深度分享了关于本片从选角到剧本创作、拍摄的精彩台前幕后。诺兰表示:“在题材选择上,我始终最关心戏剧性。足够的戏剧性才能吸引观众。”
  在该片中,基里安·墨菲饰演罗伯特·奥本海默。马特·达蒙饰演曼哈顿计划的主管莱斯利·格罗夫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创始委员之一路易斯·施特劳斯。艾米莉·布朗特饰演奥本海默的妻子。
  对于为何想把奥本海默的故事拍成电影,诺兰表示契机是在拍摄《信条》之后,他希望延续《信条》的链式反应,“人类历史上最戏剧性的链式反应即原子弹实验。我希望通过电影将科学家们带入这个链条,看他们按下大红按钮后发生了什么。”
  虽然这部作品涉及大量历史事件和众多人物,但诺兰却觉得,影片非常适合对奥本海默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的人来看,并希望他们看完后再去了解相关的人和事。“我希望观众自己去思考,当他们看了电影以后,和这些科学家一起经历奥本海默生命当中各个阶段,自然会有所感悟。”
  谈及该片的创作心得,诺兰说:“可能我每部电影的灵感来源都不一样,但在题材选择上,我始终最关心戏剧性。足够的戏剧性才能吸引观众,而讲述这个故事的方式,是创作中我非常享受的部分。”
  因此在《奥本海默》中,从奥本海默的视角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但从角色唐尼的视角看到的是黑白的。“我如何使用摄影工具,如何搭建结构,都和叙事有密切联系。”诺兰还表示,他不想在这部电影中向观众传达自己的任何态度,“只想呈现一种历史的在场。”
  有影迷在观影后评价:“作为诺兰导演的忠实影迷,我认为这部影片打破了人们对诺兰的认知,用主客观交替视角回归故事本身,大量的对话如密集子弹让人感到紧张,结合IMAX摄影机带来的清晰度和质感,让观众仿佛处于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之间,经历着惊涛骇浪般的人生走向,并对一切感到无能为力。这就是电影叙事的巅峰!”

影片主人公充满传奇的一生

  人们很难想象,“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其实是一位极富诗人气质的科学家。他博览群书,口才极好,常常随口引用小说或诗歌,虽然腼腆内向,却有着良好的女性缘。而从奥本海默留下的照片中也能看出,他戴着礼帽,叼着烟斗,充满魅力。正如电影中奥本海默的恋人吉恩·塔特洛克形容奥本海默的那句话:“你这个人,总是让别人觉得你很复杂。”
  渊博、浪漫的诗人性格,和严谨、聪慧的科学家特征,完美地融合在了这个复杂的人身上。《奥本海默传》的作者伯德这样形容奥本海默性格的复杂性:“他很有魅力,但也很有野心。他喜欢在权力面前表现自己。然而在心理上,他与政治家的关系却很奇怪。他可以对学生、对街上遇到的陌生人非常耐心、体贴和温柔。而对于那些我们认为自命不凡、傲慢无礼的掌权者,他又会显得非常粗鲁和不耐烦。这种矛盾的性格,有时会给他带来麻烦。”
  1904年,奥本海默生长在一个鼓励学习、注重自由思考的德国移民家庭。小时候他酷爱徒步考察,和大自然接触,积累了良好的科学素养。青年时期,他大量阅读哲学、文学、社会科学类的书籍,曾怀着好奇读完了三卷《资本论》,他也喜爱海明威的小说和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学,知识面广泛到总令身边的人惊叹。
  1922年,奥本海默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化学专业,这段时间,他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其实在物理领域。此后,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物理硕士,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但他在实验上的成绩并不突出,导师也不喜欢他。有段时间,性格内向敏感的奥本海默患上严重的抑郁症。直到1925年,奥本海默放弃实验室工作,并在次年转学到德国,跟随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马克斯·玻恩学习,并连续发表了几篇论文,才逐渐远离了抑郁,走上了一条适合他的道路。
  1929年博士毕业后,奥本海默从欧洲到美国,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他的细心、高敏感,让他能够对学生事无巨细地关照。学生们在他的课堂上常被他的想象力和新思想击中,他们亲切地称他“奥比”。
  1942年奥本海默成为“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1945年7月16日,奥本海默和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在新墨西哥州的“三位一体”试验首次成功引爆了一颗原子弹,他因此闻名世界。因主张不使用核武器、不支持氢弹研发,导致了1954年著名的被吊销安全特许权的“奥本海默案”;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去世,享年62岁。2022年12月16日,“奥本海默案”得以平反,美国政府宣布撤销1954年吊销罗伯特·奥本海默安全特许权的决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综合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