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拼搏是追逐梦途上最美的姿态
  • ·专注是青年实现价值必备的品格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拼搏是追逐梦途上最美的姿态

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队长黎海超讲述三星堆遗址新一轮发掘故事。

  第4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蒋艳讲述远赴非洲协助疫情防控的经历。

  10月14日晚,“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校长开讲”为序篇,“锦水含章”“源浚流长”“青春登场”“万千气象”4个篇章依次展开。
  在“锦水含章”篇章中,以歌曲《红梅赞》引入,《江姐在川大》编剧冉诗媛、四川大学“江姐班”学生代表张钰、“江姐纪念馆”设计者段禹农、第4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蒋艳和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队长黎海超等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实践,声情并茂地讲述传承江姐精神矢志报国、援外抗疫展现大爱、创新赋能文博考古的故事,生动诠释红色传承、文脉赓续、人民至上。现场青年表示,将以他们为模范,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川大师生:
用江姐精神书写青春华章

  “让江姐在大家的记忆里,不只是一个英烈的名字,更是一个生动鲜活的人。”通过舞台剧《江姐在川大》编剧冉诗媛的讲述,江姐的形象生动展现在人们眼前。江姐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工作,牺牲时才29岁。“历经数年筹备打磨、千百次排练……我们希望能尽可能还原江姐在川大短暂生活的色彩。江姐为了革命事业,将生命燃成炬火,我们将继续讲好她的故事。在我们眼里,她永远是年轻的模样。”冉诗媛说。
  江姐,原名江竹筠,1944年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次年转入农学院农艺系,在校用名江志炜。在四川大学,她遵从组织决定,以普通学生身份为掩护,努力做好群众工作。
  为使江姐精神在川大代代相传,川大启动建设“江姐班”,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新机制。2018年,学校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18级拔尖试验班设立为荣誉班级——“江姐班”,引导全班学生把对江姐等革命英烈事迹的学习传承、对革命精神传统的弘扬践行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并发挥“江姐班”对全校各班级的辐射带动作用。
  每年,川大“江姐班”都会迎来一批新生,也会有一批青年投身强国复兴的征程。张钰是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姐班”的班长,“我们做学术搞科研,争取出成果,就是想把江姐精神融入实践。我决心投身国家的双碳战略,哪里科研有需求,我们就应该投身哪里,去钻研。”张钰说,在川大“江姐班”,她仿佛穿越时空,与江姐相遇,“我为‘江姐班’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感到自豪,也期望感染更多的同学。”
  川大江姐纪念馆已成为校内校外青年学生的打卡地,作为川大江姐纪念馆的主创设计,段禹农希望,历史记忆的符号能作为红色血脉永远传承,并鼓励广大青年以江姐为榜样,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之上。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蒋艳:
青春是人生赋予最大的奖章

  活动现场,第4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蒋艳作了题为《奖章沉甸甸》的演讲。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蒋艳和同事们作为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远赴非洲协助疫情防控。埃塞俄比亚被称之为非洲屋脊,因为物资缺乏、防护用品不足,当地医护人员感染率极高。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就是生命对医疗队最重的托付。蒋艳和同事为埃塞俄比亚170多所医疗机构量身定制防疫方案,践行了“专业、精业、敬业”的职业精神。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蒋艳,从中专一路考学到博士学位,她深刻明白青春奋斗的意义。蒋艳告诫青年们说:青春是人生赋予你们最大的奖章,拼搏是追逐梦途上最美的姿态。

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队长黎海超:
青春传承让三星堆再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如今三星堆遗址还在不断发掘中。黎海超是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队长。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新一轮发掘中,他负责5、6、7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他和队员们的努力下,三星堆7号坑的“镇坑之宝”——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得以面世,并利用X光技术,发现了三千年前青铜器焊接技术。
  黎海超说,他会把接下来的30年,甚至一辈子都献给三星堆,只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如今,挖掘三星堆遗址的重担传递到了新一代川大考古人身上,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考古发现公布于世,再次惊醒天下。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当晚活动现场,来自各行各业的川大嘉宾讲述了自己用青春追逐梦想的故事,这就是新时代优秀青年的精神风貌。活动现场,青年们表示要坚定不移向这些模范年轻人学习,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祖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姚瑞鹏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