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
  • ·(上接03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一带一路”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

  

高端访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粟裕
  受访者供图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本届论坛将举办3场高级别论坛,围绕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并结合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等议题平行举办6场专题论坛。论坛期间,还将举行“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这部白皮书的发布广受关注。白皮书系统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原则、理念、目标和十年来的生动实践。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白皮书有何亮点?如何解读关键词背后的深意?“一带一路”何以让世界实现共同繁荣,又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

100多个数据展现历史性成就

  2013年3月,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王文表示,白皮书用100多个数据展现了“一带一路”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了“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三个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的三个理念,以及提出了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三个目标,这是令“一带一路”进一步走深走实的标志性论述,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白皮书指出,“一带一路”促进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王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当今时代背景下对国际合作“先发展,后分享”的模式创新:先促发展,再定标准;共商共建,成果共享。新兴国家应拥有更平等的人的发展权、生存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秉持规则应更好服务发展的逻辑,发展先行,基于自身的经验和道路实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
  “‘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观,是为共同发展而构建的合作平台和市场网络,不先设单边主导的预案,重行动力,在平等合作的实践中发展并规范规则,既团结了沿线新兴经济体的力量,又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交流,凝聚并平衡了全球发展的新旧力量。”王文说。

“小而美”项目实现共同繁荣

  记者注意到,“小而美”多次出现在白皮书中。比如,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
  王文表示,“一带一路”不仅关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数字、环保、减贫等“小而美”项目上也有效提升了民生水平,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高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属性。
  “不同于西方‘中心-边缘’排他的制度设计,面对各国发展不一的状况,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具有极大包容性的‘一带一路’倡议视各国都为平等合作伙伴。”王文表示,各方利益诉求,尤其是民生和普惠需求,都体现在倡议的落实中,各参与者都成为“一带一路”的成果分享者。命运共同的世界文明观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创举,也是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基础。

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

  贸易投资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个自贸协定。
  “‘一带一路’旨在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和合作,特别是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王文说。
  他表示,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透明度确保贸易和投资合作等各方面的公开和平等。其次,着重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确保贸易和投资合作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包括鼓励采用清洁技术和绿色基础设施。此外,遵循社会责任属性、投资社会发展,确保投资和合作项目对共建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减贫和就业创造方面。
  此外,在金融合作机制上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多发力空间。比如,提供多样化金融工具,包括贷款、股权投资、风险分担和金融衍生品,满足不同项目融资需求;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投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充分考虑“一带一路”国家的财政可持续性,确保投资项目和倡议不会对各国财政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一带一路”改善了民生福祉

  “‘一带一路’是对外合作的务实倡议,也是推动中国发展转型的战略设计。”王文说。
  针对西方对“一带一路”所谓“债务陷阱”的抹黑,他表示,所谓“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债务高风险,是基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推理之上,西方经济学总以短视的看法、资产价格不变的看法来衡量债务,投资过多意味着杠杆过高。
  王文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中国项目投资总额达数万亿美元,大多数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成本相对较低,产生成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当地民生福祉,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十年来,我国反复声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会继续坚持下去,让世界看到中国发展不是西方列强“国强必霸”的崛起翻版。

“一带一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具有强劲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长期发展目标,王文表示,促进共建国家经济高质量增长,通过改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和市场准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实现绿色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不断鼓励在项目中采用环保、社会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的实践,确保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何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王文建议,一是借助多元化金融投资,鼓励多种类型的投融资,包括政府资金、私人资本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标准化、透明化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体系,包括与各参与国家的双边合作;三是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思考,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标志性实践产品。
  在王文看来,以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所推动的跨国产业链价值链重塑,将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重要增长点。过去十年,中国跟“一带一路”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年均增速10%甚至更高,普遍高于对欧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展现了包容性、平等性、互惠性,这种互利共赢的理念应当是新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塑造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