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四川环境应急工作已打下良好基础
  • ·四川17个建制镇榜上有名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双目标”连续3年下降

四川环境应急工作已打下良好基础

  2022年11月9日,2022年川滇渝三省(市)长江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综合演练举行。图为演练现场布设围油栏画面。 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演练人员进行消防灭火工作。
  生态环境厅供图

  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在持续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上,四川久久为功。
  看现状,四川地理位置特殊,目前,环境安全的风险挑战主要来自结构性布局性的产业风险、交通运输事故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环境风险。
  看目标,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四川要持续加强生态治理,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
  看基础,11月27日,生态环境厅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实现了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事件数量连续3年下降的“双目标”。
  “全省环境应急工作已打下良好基础。”发布会上,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表示,下一步,全省将坚持关口前移,持续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环境风险,“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全省已有20个市(州)成立环境应急专职机构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必须强化基层环境应急能力。
  在四川,生态环境厅在2016年4月设立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才结束了四川省本级没有环境应急专职管理机构的历史。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0个市(州)和47个县(市、区)相继成立环境应急专职机构。
  “我们实现了机构由无到‘1+1+N’管理体系转变。”李银昌解释道,“1+1+ N”是以生态环境厅环境应急与信访处为主,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为辅,省环境监测总站、省环科院等单位为支撑的省级环境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突发环境事件大多由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引发。以四川为例,2019年以来,全省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60起。其中,由交通运输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分别占比50%、30%;企业违法排污等其他原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占比11.7%。
  “因此,我们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注重与应急、交通、自然资源、公安、水利、消防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实时共享风险信息,统筹社会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李银昌说,目前,全省环境应急队伍已由环保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此外,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撑力量也由单一的省直部门力量,转变为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目前,全省建立涵盖生态环境、应急、水利、气象等多个领域的环境应急专家库。
  “我们还加强省校战略合作,联合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专委会,参与申报国家级环境风险研究项目。”在李银昌看来,这是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专家智囊作用,着力打造出一支多元参与的环境应急技术支撑队伍。

已与周边7个省份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眼下,针对跨省际之间、涉饮用水水源地、涉重金属等处置难度较大的突发环境事件,四川已形成涵盖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应急终止的全闭环应对处置程序。
  发布会上,来自生态环境厅环境应急与信访处的邱辉举了个例子,在嘉陵江“1·20”甘陕川交界断面铊浓度异常事件中,通过第一时间调度核实、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报告情况、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以及配合上游溯源断源、拦截控污等措施,确保广元市城区群众饮水安全,成为全省应对重金属跨省污染的又一起成功案例。
  “我们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了全省环境应急政策规划体系、工作指挥体系,以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李银昌说,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均参照省级模式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构建起全省环境应急工作指挥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源头防控上,全省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中,将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审查范围,特别是在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中,明确提出涵盖预案、队伍、装备、物资、专家、防控设施等六个方面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要求。
  同时,全省聚焦重点流域、重点企业、重点时节持续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会同陕、甘、渝三省市持续开展跨省河流排查。2020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30余次,排查企事业单位8万余家次,整治隐患5000余处。
  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上,四川已与周边7个省(市、区)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并组织省内11条重点流域市(州)签订流域联动协同协议。截至目前,全省共签订各类环境应急联动协议140余份,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

对全省571条河流开展“一河一策一图”

  突发环境事件往往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极高。从数据上看,近十年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700余起下降至300余起,最近几年都在200起左右。
  其中,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防范难度大,经常面临地势险峻、水文条件复杂等状况,处置起来十分困难。
  在四川,2019年以来的突发环境事件中,主要为涉水污染事件50起、占比83.3%,从流域分布来看,嘉陵江、岷江、沱江、大渡河等重点流域污染事件发生较多,共26起、占比43.3%。
  对此,四川开展571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编制工作,掌握沿岸重点风险源6000余个,敏感目标3200余个,制定上传186条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成都已累计投入资金约560万元,实施93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工作。”发布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应急信访与企业服务处处长康岷春说,2020年,成都作为全省“一河一策一图”试点市先期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完成了人民渠、东风渠等河流应急响应方案编制。
  在康岷春看来,通过扎实开展“一河一策一图”工作,成都已基本摸清流域的环境风险,不但编制了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重点河流应急处置方案,还将环境应急空间及设施、重点风险源、环境敏感目标、应急物资清单等基础信息录入到智慧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的快速响应和远程指挥能力。
  对于全省而言,下一步将深化“一河一策一图”成果运用,聚焦重点流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摸清风险源,推动建立“一园一策一图”“一企一单一案”。
  “也就是一个企业、一个风险隐患动态管控清单、一个应急处置实施方案。”李银昌补充道,这是针对环境风险,健全三级防范体系,此外,还将瞄准隐患问题,健全排查治理体系,突出流域特征,健全联防联动体系。
  例如,全省将探索“监管+服务”的环境安全管理模式,持续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切实提升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水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