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成都式幸福”的内涵是什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成都式幸福”的内涵是什么?

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图据主办方

成都绿道是成都市民健身的重要阵地。新华社发

  11月24日,在“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成都再次上榜“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已是成都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是在每年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的基础上举办的,迄今已连续举办17届。此次“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邀请了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记者等350余人参会,围绕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幸福的主题探讨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城市幸福进程。
  幸福是什么?是一个城市人民乐观积极的真实精神风貌,也是经济、生态、文化、消费等多个维度的考量。“成都式幸福”的内涵是什么?是散落在大大小小的社区里,是每一位市民都能参与、分享的沉浸式体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赖芳杰

专家谈“幸福指数”:成都的幸福感正在不断征服年轻人

  如何评价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需要海量大数据的科学评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调查推选活动通过大数据采集、问卷调查、材料申报、实地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五个月期间,总共对中国220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县级市进行了调查,收回近200万份的有效问卷,抓取了超过10万亿条的大数据,通过分析居民就业指数、收入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得出9个一级指标和百个二级指标作为最终数据支持。
  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新闻发言人戴闻名介绍,成都在9个一级指标当中都进入了前十,这也看出成都幸福感的特点是在各个维度上发展领先且均衡。其中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仍是一大亮点。一座城市幸福与否,年轻人的涌入是最好的风向标,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戴闻名特别提到,此次调查活动数据显示,18—25岁的年轻人对幸福的关注度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高,成都则在城市吸引力几个指标当中保持着领先,这也说明了成都的幸福感正在不断地征服年轻人。“2022年,成都就成功进入‘2万亿GDP俱乐部’,这超过2万亿的经济体量便是成都幸福感来源的底气,也是吸引年轻人的原因,因为它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生活和事业,成都给了年轻人两者兼得的机会。”戴闻名表示。
  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中国幸福城市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熊辉则表示,成都正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幸福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成都的公园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民能够在家门口逛公园,享受绿水青山其实就是一种幸福。同时,在众多指标体系中,成都的城市吸引力很强,很多年轻人愿意到这里工作生活,除了这座城市本身的友善包容以外,还与这两年成都经济高速发展有关。

外国“蓉漂”的幸福感:舒适又催人勤奋 放松更充满活力

  兼具多样气质的成都,让不少外国“蓉漂”也能感受到拂面而来的幸福味道。走在成都街头,珍惜生活、乐观豁达、爱吃爱玩爱运动组合成为独特的烟火气,折射出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
  俄罗斯留学生于丽亚,在成都生活了6年。学业上,她取得了学士学位,正在攻读企业管理硕士。生活上,喜欢电竞的她学会了四川麻将,成为了她最得意的游戏技能。闲暇时,她爱在阳台上晒太阳、喝茉莉花茶。“在成都,我被大家的勤奋所感染。我也会花很多时间学习、写论文。”于丽亚表示,她心中的成都关键词是舒适宜人,有历史感和幸福感。下一个人生计划,是在成都再读一个硕士。
  来自意大利的梅梅,在成都生活了5年,这个喜欢运动的姑娘,认为成都的幸福关键词是,慢生活、运动和欢乐。“一般来说,在异国城市运动,会存在一些沟通障碍。但在成都,没有这个问题,我还开辟了多元的运动模式。”除了在绿道上慢跑,梅梅还尝试了拳击、太极等跨界运动。
  在成都定居9年的斯洛文尼亚汉学家司马文斐,则把成都比作“第二故乡”。今年39岁的司马文斐与汉学的故事源于大学时期。2003年他考进斯洛文尼亚高等学府卢布尔雅那大学,就读于汉学专业,2006年到中国留学一年。毕业后他仍醉心于汉学研究,又于2014年起攻读汉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明代哲学,2015年再赴中国学习;2021年他被成都大学聘为外籍专家,成为一名“蓉漂”,平日除了授课之外,仍坚持研究汉学。“成都与我的家乡有相似之处,这里可以方便地接触大自然。我经常带上狗狗散步,也喜欢去露营。”司马文斐认为,他心中的成都幸福关键词是,绿色、放松和活力。
  记者了解到,当下,成都正加快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实施“蓉漂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实施海外引才直通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综合服务。数据显示,成都已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居全国第4位,连续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成都式幸福”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支撑市民幸福感

  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的“幸福名片”愈发闪亮。15年间,成都市常住人口总数从1200余万上升至2100余万,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成都、选择成都、投资成都,是成都在国家发展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中位势能级持续上升的缩影。
  路灯安装了感应系统,根据行人数量调节光亮,实用又低碳;城市桥梁上安装了监测系统,一旦数据异常就自动报警;居民的大件垃圾不再“搬运难”,点击“一键回收”可实现上门收件。这些“无感”的城市细节,是成都积极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作为一座人口超2100万、经营主体超360万、GDP超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成都以智慧蓉城建设打破了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局面,全局优化、集约统筹、长效运营,部门协同联动,数据纵横畅流。城市从内到外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市民的体验则是更多的“流畅”与“方便”。
  累计建成1500多个大小公园,完成650公里各级绿道,实施增绿项目1.1万个,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5%、44.5%,成都正在变得更绿更有活力。成都的“绿”,让更多人走进自然。“一个城市积极推进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了很多适宜居民休闲的场所,从环境和娱乐的角度而言,自然为老百姓提供了多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也与‘幸福城市’的指标体系契合。”在熊辉看来,“公园城市”与“幸福城市”的内涵正相契合。
  在成都市锦江区,占地1.8万平方米的社区综合体“喜乐荟”干净明亮,不仅有老年食堂、老年大学、托育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还配备了理发店、修锁铺等多个便民服务场所,木工体验坊、染布工坊、小首饰店等新业态也不断聚集。以此为缩影,全市1402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落地建成。生活在成都,“老有颐养”“幼有善育”,这是幸福城市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