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开赛倒计时6天
成都中学生在校园里与奥运冠军级别的国手们一起切磋球技。
国球进社区活动,吸引了众多成都居民参与。
国球进社区,球迷在“家门口”就见到了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国手。
一颗小小的乒乓球,包含了无穷的变化与可能。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接发,都展示着运动员速度与力量之美。因其独特魅力,乒乓球风靡全球。
还有6天,2023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以下简称: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将火热开赛。11月24日,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进行了第一轮门票销售,在一个小时内,34433张门票几乎被一扫而空。“后大运”时代,接续的重磅赛事为成都赛事名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赖芳杰
活动主办方供图
在社区乒乓球台上和樊振东、王艺迪等国家队运动员过招是什么体验?11月25日,在2023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开赛前,国乒教练员和运动员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与乒乓球爱好者们切磋球技。
上午10点,玉林东路社区热闹非凡,樊振东、王艺迪、钱天一、周启豪等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乒乓球“国手”突然来到家门口,还有大家熟悉的教练员王皓、李大成。在小区的球台上,成都市民和运动员组队双打,运动员被没收球拍,换成锅铲、不锈钢盆等道具,趣味比赛让人忍俊不禁。换回球拍之后,他们瞬间“解除封印”,恢复了风采。“太激动了,跟奥运冠军面对面,他的发球我都看不清楚,球到面前了还没反应过来。”居民代表和樊振东对战后心情难以平复,他表示这样的机会就像做梦一样。
乒乓“国手”在成都感受烟火气,球迷们也将充满欢乐的乒乓球“国际打法”搬到了街头。初冬夜晚的九眼桥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酒吧外,一张乒乓球桌自带流量。旁边不仅有骰盅、啤酒杯这些酒吧标配,还有球拍和一些为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加油造势的标语——“成都,乒向未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爱乒才会赢”。这里要进行的是名为贝鲁特的啤酒乒乓球活动,通过将乒乓球投向杯子进行比拼。不少路过的年轻人迅速参与进来,本次活动的规则也采用混合团体制,男女搭配组队的方式吸引了不少游客报名。
在成都,乒乓球群众基础广泛,氛围相当浓厚。各个社区、学校、乒乓球俱乐部都有丰富的场地和设施来开展乒乓球运动。据2022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成都的乒乓球俱乐部超过了200家,参与培训的青少年人数超过50万,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今年8月,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2023-2027)、亚洲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运营总部、WTT国际青训中心三大项目正式落户成都。四川省乒协副主席、四川省乒协少儿集训队主教练陈平西表示,这对四川、成都的乒乓球运动未来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比如WTT国际青训中心落户成都,将带来全球性的乒乓球交流,每年应该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来成都进行培训,增进我们本土的青少年球员与世界的交流、对话,让他们能更早接触到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大环境,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宽广。”陈平西说。
正如波士顿的马拉松、巴塞罗那的足球、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乒乓球已经成为成都最具代表性的体育名片之一,让成都成为全世界运动员和爱好者的打卡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乒乓球队已于日前抵达成都,在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开始了备战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封闭集训。国乒通过世界排名、教练组选拔、混双团体选拔赛三种不同方式产生了参加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参赛阵容。男队由樊振东、王楚钦、马龙、林高远组成,女队由孙颖莎、王曼昱、陈梦、王艺迪组成。
由于本届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采用的是全新的赛制,每一局都非常关键。各队将由男、女各3到4名球员组成,比赛顺序为:混合双打、女子单打(未参加混双的球员上场)、男子单打(未参加混双的球员上场)、女子双打/男子双打(如有需要)、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如有需要),后两场双打比赛的顺序将在赛前由排名较低队伍的队长决定。
每场比赛采用15局8胜制,其中每场单项比赛采用三局制(意即打满三局,比分为3比0或2比1),先累计8局胜局的队伍赢得该场比赛。每名选手在每场团体赛中最多只能参加两场单项比赛。胜场以局分算,意味着每一局都很关键,假如前面两场赢球拿不满胜局,就算赢下第三场,也没法直接赢下比赛,稍有不慎,说不定还会因为男女双打的局分不利而翻船。这样的赛制,也让球员从一上来就得全力以赴,场面会更加精彩。
此外,在开赛前还有两轮球票售卖。第二轮开票时间为11月28日,第三轮开票时间为12月3日,票价设定根据赛事白天场、晚上场、周末场不同时间节点以及赛事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价位,球迷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每天早上8点,浆洗街街道洗面桥社区乒乓球长廊,二十余张乒乓球台前高手云集。望江路街道共和路社区,国球馆里气氛活跃,“好球”声不断。乒乓球在中国具有极大的群众基础,是全民健身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借成都大运会和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东风,成都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开展丰富活动,致力于体育惠民。
近年来,成都市重点依托城市公园、天府绿道、社区“金角银边”、桥下空间等各类场地,已建成22个符合国家级、省级标准的体育公园,186个社区运动角,以及412处遍布全市天府绿道沿线的绿道健身新空间。据统计,近年来,全市体育基础设施供给量保持较快增长,场地面积增加1832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2%,较好解决了“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为更好地为市民健身服务,成都市先后培育出“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等具有城市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截至2022年底,成都体育场地设施总量达6.41万个,已建成5000多公里天府绿道,植入体育设施1700多处,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199场次。
2021年9月,成都正式发布《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将在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2030年建成世界体育名城,2035年建成世界生活名城,并提出了着力打造“两都四中心一极”的世界赛事名城体系。其中,建成世界赛事名城后,成都将基本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赛事体系,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高等级赛事50项以上,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体育赛事成为成都发展“新名片”。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正在深刻改变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