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
王红阳(右)和诺贝尔奖得主梅·布来特·莫索尔交流。
“我年轻时遇到了吴孟超教授,他给了我最大的帮助,让我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我也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回国支持他。”上世纪80年代,一场学术会议改变了王红阳的人生。那时候,吴孟超教授66岁,是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王红阳36岁,被借调到第二军医大学举办的中德医学协会年会做会议秘书工作。这次会议,让吴孟超记住了这个忙里忙外、细致周到的“小娃娃”。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她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跨越30年的情谊,以及在吴孟超关怀、指导下成长的故事。
“吴老对年轻人的成长非常支持,促成了很多年轻人出国深造。”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分子生物学家的王红阳,说起自己的引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难掩敬佩。
“我很早就认识吴老。吴老是中国著名的外科医生,也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他是在我们学校承办的中德医学协会年会上认识我的。”王红阳那时候是秘书组的成员,负责接待外宾,忙里忙外、跑前跑后的她给吴孟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他可能觉得这个小娃娃很能干。”于是在会后,吴孟超找到王红阳,问道:你愿意去德国留学吗?在外科领域享有崇高地位的吴孟超深知,想攻克肝癌需要拥有基础研究、药物研究和外科手术三大领域的实力,而基础研究方面急需培养年轻人。于是,他选中了工作细致、英语水平不错的王红阳,并且与中德医学协会中方理事长、他的导师裘法祖联名推荐王红阳去德国留学。
“德国医学博士需要用德语进行论文答辩。”熟练掌握英语的王红阳又开始了德语攻坚。“德语好难学!”王红阳感慨。不过她硬是花了10个月时间啃下了德语这块硬骨头。上世纪80年代学德语不像现在有网络,有翻译工具,“那时候就是坐在电视机前听,听到不认识的字马上查字典。”在采访现场,王红阳不仅用英语和诺贝尔奖得主梅·布来特·莫索尔流利交流,还当场说了一段德语。
对于学外语,她也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学英语,但是如果你对国际文化感兴趣,最好是自己能体验,比如读原始文献。”
王红阳在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到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所做博士后。
1996年,那是一个雪夜,在德国的王红阳家里,迎来了一位访客——74岁的吴孟超教授。
“吴老当时正在国内建设一所全新的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这个医院的前身,只是上海长海医院的一个小科室。求贤若渴的吴孟超想到了在德国的这位优秀“学生”。那时候,王红阳的主要工作是肝胆肿瘤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研究。“他问我,能不能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支持新医院的建设。”吴老远赴千里寻觅人才的诚意让王红阳感动,“吴老有恩于我,他给了我最大的帮助,让我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我愿意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回国支持他。”
于是,一拍即合的“师徒”两人回到国内,开启了全国最大肝胆外科医院的基础研究之路。“我们最早采用了院所合一的方式,在外科医院里建立了做前沿基础研究的实验室,这在当时国内是第一次,也是重要起步。这种方式至今为很多医院所学习借鉴。”王红阳说。
“医院建设起点非常高,进步非常快。我们的基础性研究支持了外科技术以及手术方法进步,救助了非常多的病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现为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也从全国最大的肝胆外科医院,迈向了综合性医院的发展历程。
在王红阳团队的努力下,当年的一个小小实验室被建成了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作为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一直在履行女科学家的社会职责。在她看来,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参与已经成为推动创新能力提升,服务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她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和视角,不断改变科学研究和创新范式。
“女性具有严谨、细致、富有创意的品质,这些品质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女性科技人才的崛起,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王红阳是女性科技工作者,也是母亲。她的儿子也从事科研工作。“女性需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在事业和家庭不能完全平衡的情况下,要先做好最重要的事情,在时间安排上要有所区别。”
“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孩子,但在我们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在他从事了科研工作后,他会理解母亲的选择。”王红阳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谭羽清 吴德玉 图据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人物名片
王红阳:生于1952年,山东威海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