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疑似假唱风波”引发关注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
五月天演出现场。
五月天疑似“假唱风波”持续发酵。12月4日,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回应媒体时称“没有假唱,会发声明”。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原始视频、音频已提交稽查部门,等待官方给出进一步的调查结果。目前,对“假唱”的界定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文旅部门下发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营业性演出中的假唱、假演奏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余龙在解读五月天疑似“假唱风波”时说,从法律角度而言,判断是否以假唱行为欺骗观众的时候,应当考虑主办方是否向观众如实告知服务的真实情况、双方对于“真唱”是否有明示或者默示的约定、主办方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是否以“真唱”作为核心卖点等情形。
除了在法律层面的解读外,记者也与多名音乐圈内人士探讨了关于“假唱”的界定,以及“半开麦”“垫音”等说法的边界在哪里。
演唱会是歌手一展歌喉的舞台,但在当下的演唱会中,有一条规则几乎是被默认的——那就是“垫音”。即演出中,该歌曲的原录音室版本会出现声音,而歌手的话筒会处于“半开麦”状态,观众听到的现场声音,是由原录音室版本的音轨和现场“半开麦”的话筒音轨叠加而成。
“半开麦不是假唱,不开麦才是假唱。在当下的演出环境中,很多时候半开麦是对歌迷负责的做法。”“天府事变”乐队主唱、音乐人王梓鑫认为,演唱会需要与观众和歌迷的互动,人边跳边唱无法保持很好的音准,这也是很多专业歌手在演唱会现场“翻车”的原因,“所以我觉得像五月天这种现场互动量多的演唱会,半开麦才能保持演唱和互动的平衡。”
音乐圈内不少人士都持这个观点。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有着多年丰富演出承办经验的专业人士提到,当下演唱会中,几乎都存在垫音现象。甚至有些演出前,歌手还会特意录制一些“有瑕疵”的版本,来进行混淆,让现场更加真实逼真。但如果全部使用垫音,就有问题了。他认为,从音乐层面来说,五月天是否“假唱”应该聚焦在他们当天的演出中,是否存在“不开麦”的现象。
但同时也有音乐人士认为,哪怕是“半开麦”,只要垫音部分超过了现场人声,那就算作“假唱”了。“如果完全不开麦,那就是最假的了。”知名音乐评论人、“音乐先声”主理人范志辉说。
音乐艺术家、诗人歌者洪启介绍了“对口型”演唱的由来。他说,过去因为设备和技术问题,很多演出为了保证演唱效果,不得已需要使用对口型的方式。“但是从当下的条件来说,设备已经很先进了,乐队的技术、现场的调音都很不错,如果还要‘对口型’,简直匪夷所思。”洪启提到,早在2002年崔健就发起了“真唱运动”,反对一切形式的现场“对口型”假唱表演。洪启认为,垫音、半开麦对于现场音乐来说,都是无意义的。他进一步补充:“关于假唱这件事也需要在法律上有进一步的完善。”
音乐企划沙里也认为,所谓“假唱”,是利用前期制作好的音频来承担演唱中歌手的部分,而歌手采用对口型的方式让观众以为是现场演唱。“假唱”需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有准备好的音频,二是音频承担了歌手表达的部分,三是歌手对口型。如果是半开麦,歌手进行了演唱,那则不算假唱,即便半开麦的音量达到70%甚至80%,只要能听到歌手的现场声音,都不算假唱。
“但不得不说,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不尊重。”沙里说,“现在有一些艺人团队和举办单位,出于对音乐的不尊重、对歌迷的不关心,进行假唱、假弹。这种现象在未来可能会更加隐蔽。”
沙里提到目前圈内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在前期修音时,故意修得不准一点,或者举办方将音响设备或场地的混响进行调制,都能以假乱真,这是不好的信号,也会有不好的引导作用。沙里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对假唱艺人和提供假唱条件的主办单位进行严惩。“在娱乐行业中,学会如何接受真实的自己,也是值得所有从业人员学习和思考的修行课程。”
一部分音乐人还同时提到了“假唱”的接受度问题。音乐人杨蟒特认为,能否接受假唱,应该交给买票去看的歌迷来评判。音乐人周北树也认为,五月天在当下贩卖的核心是“情怀和青春”,他们的歌词内核20年没有变过,这个内核才是“五月天”演唱会的卖点。“我们在讨论真唱假唱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假唱是否伤害了买家,也就是现场歌迷的感情。”周北树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图据五月天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