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老成都你见过吗?
《时间的烟火:1995-2005成都城市影像记忆》
迟阿娟新书发布会现场。
书中汪曾祺(右一)1997年5月参加笔会时的照片。
书中金庸2004年9月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照片。
成都媒体人迟阿娟存着无数的老照片,她说扫描出来的就有四万多张。20世纪70年代,相机还是稀罕物,但迟阿娟的家里却有了相机,她爸爸给家人拍了许多照片,她说:“也许从那时起,我就对影像特别感兴趣。”
1994年,迟阿娟成为一名摄影记者,拍了很多照片。如今,她经常会晒出一些照片,带起一波“回忆杀”。近日,迟阿娟的摄影集《时间的烟火:1995-2005成都城市影像记忆》(以下简称《时间的烟火》)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用300余张照片的形式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这座城市的种种表情和细节。全书分为“濯锦江边两岸栖”“最是刹那时空定”“文情脉脉光阴在”“笑语不歇街巷行”“芙蓉面貌桃花颜”“悠闲居住是成都”6个栏目,从生活、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成都曾经的一段时光。
12月12日下午,《时间的烟火》新书发布会在成都文轩BOOKS书店举行。四川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立新,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成都阅读协会会长米瑞蓉,主持人周东、冯乔,散花书院、见山书屋创始人廖芸等参加发布会。
黄立新说,希望借助摄影这一特有性表达形式,重现过去的成都那些本真的生活场景,把1995-2005这十年消失变化的场景真实地传递出来,唤醒人们对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的记忆。
米瑞蓉说,迟阿娟书中这些影像记录的时间都不算太久远,谈不上岁月悠悠,因而认真翻看,好像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亲切,“因为那些都是我们眼眸里掠过的场景,眼眸后面的‘幕布’一次次被刷新,一次次被覆盖,直到最后被置顶……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迟阿娟与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缘分,也与一张照片密不可分,成为《时间的烟火》这本图书出版的缘起。2022年,迟阿娟无意间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真真聊起1997年中国当代作家在四川某次笔会上,她采访拍摄作家汪曾祺的故事。李真真说汪老是她的舅公,她的妈妈当时在文联,正是那次活动的组办方,李真真说当时或许也拍摄到了她的妈妈。当迟阿娟打开文件夹,李真真看到汪曾祺和已经离世的妈妈在一起的照片时,她们俩热泪盈眶。李真真说,这是她妈妈不多见的工作照,没想到迟阿娟记录了下来。汪老来成都参加笔会那年,李真真还在读小学,现在已经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了。迟阿娟决定把汪曾祺和李真真妈妈在一起参加笔会的照片放在书里,虽然它不是迟阿娟拍汪曾祺最满意的一张,但格外有意义。
正是感动于这些相遇,迟阿娟的老朋友音乐人冯乔特意为《时间的烟火》创作、演唱了主题曲。冯乔沧桑磁性的嗓音一亮相,顿时让现场增添了满满的回忆氛围。
1995年“六一”儿童节新华书店看书的孩子和家长、那些年参加高考的七中学子、曾经在学校当小记者的孩子、当年在总府路表演的街头艺人、在院坝里踢球的学生和在公园春游的孩子、在成都第一家肯德基里陪孩子的漂亮妈妈、下莲池街改造前包饺子过年的邻里街坊、冬日在宽巷子老街晒太阳的老人、荷花池的绳绳军、在猛追湾游泳场游泳的年轻人、蜀都大厦前为国足进入世界杯欢呼雀跃的年轻人……
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说,出版这样的摄影专集,为今人提供思考,为后人留下史料,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我们感谢这个城市有阿娟这样的记录者,用他们手里的相机记录着这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个小场景,一群小人物,一个小舞台,待它们汇集成册时,就是一个城市变迁的证明。”
照片里还藏着很多有故事的人……其中有不知名的普通人,有文化艺术界的名角大家,有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令人尊重的学者,还有许多人在这个时间段里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据出版社透露,成都市地志办将本书纳入首批“成都历史文化精品丛书”。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影像图片是重要的地方志资料,成都市地志办的支持赋予了这部作品“传承文化基因,赓续成都文脉”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