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答好青山绿水间的“生态答卷”
阿坝州松潘县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3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2月28日,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厅长雷毅介绍,四川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连续六年居西部第一。
雷毅介绍,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引领,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比学赶帮、齐头并进的局面初步形成。其中,获得命名的区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探索更加多元有力,也推动生态本底进一步夯实,更好地维护了生态安全格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势头越来越好。
从高海拔的阿坝州,到“长江头”的宜宾南溪区,从繁华喧闹的成都市青羊区,到多民族交融的甘孜州丹巴县……翻看全省已命名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名单,全省五个片区均有代表入选。从点上看,这些创建成功的县(市、区)各有特点,充分体现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特色。
例如,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南溪区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保护长江,建成环长江生态绿廊33.49公里、滨江湿地公园45公顷,让绿色福利变得可触可感。而在四川西北部,今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阿坝州整体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发布会上,阿坝州副州长朱锐介绍,基于本身的区位特点,阿坝全州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达4万平方公里,占全州面积的48%。全州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长足进步,湿地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600余万亩增加到951万亩,沙化年递增率由5.32%下降为-1.36%。
雷毅表示,正是通过这样的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全省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已经实现由个体示范向区域整体推进转变,目前初步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作做法。
拳头大的红苹果,叫做“美人脆”;接地气的藏香猪,也能包装精致做礼物……对于甘孜州丹巴县而言,之所以能够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答案就在发布会现场陈列的“丹巴礼物”中。
丹巴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樱介绍,通过“生态+文旅”,丹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9亿元。通过“生态+农牧”,丹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种植基地8.76万亩,外销蔬菜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种植“美人脆”苹果7000余亩,实现年销售额640余万元。“丹巴的转型,就是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
而在攀枝花米易县,当地正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颜值、生态产品价值、人居环境品质。“我们入选了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米易县委副书记、县长代坤宏说,2023年,米易县新能源储能材料产值同比增长59.3%、税收同比增长124.4%。同时,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建成国家4A级景区2个、A级景区6个,年接待游客突破900万人次。
还有将生态优势的转化与绿色消费方式转变结合的。广元市副市长、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介绍,苍溪全县城镇污水综合处理率达89%,有的乡村因地制宜选择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让处理后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尾水全部用于灌溉周边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化利用。
“要科学引导和推动各地结合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因地制宜找准创建的途径和模式。”雷毅表示,在全省层面,对生态本底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将优先支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地区,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倒逼加大资源能源节约利用、节能降耗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对于入选区域,承载着发挥示范协同效应,打造高质量创建的群体模板的期待。对此,全省将进一步规范创建工作,提升创建质量。
发布会上,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张帆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厅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机制改革。例如,稳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印发四川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
省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马朝洪表示,将持续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推动资源节约集约绿色高效利用,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对已命名地区每5年开展一次复核,复核不合格的地区,撤销其称号。”雷毅说,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考核验收,真正做到好中选优,充分发挥命名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松潘县林草局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事务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