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中国软件名城中西部首位
成都天府软件园。图据天府软件园官方公众号
成都·中国软件名城。图据川观新闻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软件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现场。主办方供图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马晓玉张峥摄
上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进行了公示,成都市晋级1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全国总排名第6位、中西部首位,这一好消息为成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新动能。
事实上,从软件行业到制造业,成都不断夯实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底座,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刷新着城市产业新名片。未来,要打造国际软件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成都应该怎样拥抱新变革?
2024年伊始,成都便传来好消息。
1月9日,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成都市晋级1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中西部首位。两天后,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软洽会)主题大会在成都举行。
实际上,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作为全国首批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产业是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与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德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共同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年来,成都市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当前,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成都软件产业的发展演进、转型升级,始终依靠的是:硬核的企业军团、优质的软件名品和持久的合作伙伴。为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影响力榜单发布,涵盖企业28家、产品98件、合作伙伴19家、2023年度人物20名。
此外,成都积极对接并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以项目为龙头、以链主为牵引,推进实施高端软件建圈强链。据悉,2023年,成都市软件产业新签约四川欧拉生态创新中心、中软国际鸿联(四川)生态基地等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产业链项目26个,总投资约365亿元。经过前期对接洽谈,本届软洽会再结硕果,一批软件产业重大项目在主题大会现场集中签约,总金额近70亿元。
“成都作为全国首批、西部领先的中国软件名城,产业基础好、实力强、发展快,在过去20余年里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就,产业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在活动现场表示,成都软件产业在未来会持续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边是软件业发展动力满满,另一边,制造业也拿出了转型升级的积极行动。
1月10日,经过半个月的试运行,多个川内高校及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共同打造的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顺利通过验收。据悉,该中心位于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东广人工智能谷,由成华城投和创新奇智集团联合打造运营,它以“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为纲领,扎根产业,赋能百业。
该中心以“四平台、一基地”的模式,全面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5+N产业生态体系。“四平台”即技术创新示范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公共实训平台、人才就业服务平台。“一基地”即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聚集了发那科、ABB、安川、西门子、埃斯顿、卡诺普等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并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47所川内高校,为高校和企业提供双向的交流平台。
据悉,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智能制造设备共计300余台套,当中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焊接、搬运、打磨、物流等机器人,以及用于国家级行业技能大赛专用设备。此外,还有人形服务机器人,着力家庭服务的智能化替代。
此外,它也是一个半公益性的创新平台、孵化平台、共享平台,可以免费学习参观,帮助本地的产业企业、社会人员和高校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何阳表示,教育是机器人创新中心诞生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这一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育基地,为企业输入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成都市出台《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来成都市将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元宇宙、柔性电子、先进计算及数据服务等细分领域。
何阳说:“我们也正在研究开源机器人,并为其配套了相应的产业基金和投资基金,后续还将对研究成果进行孵化。希望借此打造出一个开源性平台,让更多的高校和企业参与进来,成为成都市的一张新名片。”
无论是软件业发展如火如荼,还是制造业转型热火朝天,背后折射的是成都以“智慧”赋能产业发展的深厚根基。
这其中,人工智能是绕不开的中心话题。“成都市人工智能市场的比重和产业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增长,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契机。”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娅娜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悉,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616亿元,位列全国第七,产业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六。
此外,成都有非常好的软件产业基础,拥有数十万软件开发人员和数十万的软件类支撑人员,这也为成都各类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此基础上,成都继软件名城建设后,下一个发展空间在哪儿?”李娅娜思考,智慧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未来产业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在她看来,以区块链、元宇宙产业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化新业态方兴未艾,正在加速形成生态聚集融合发展的趋势。
“成都数字产业化人才基础坚实,催生了以游戏为起点的数字营销、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等丰富的创业团队,并通过海外发行和应用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充分促进并发挥第三方机构在培育服务和链接市场的作用和价值。”她表示,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要支持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通过公平竞争参与到行业的政策审查政策制定,发挥政企沟通桥梁的作用。同时,要以专业角度协助政府打造健康产业生态,让市场更多感知各类型便捷的服务,形成生态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市场的感知度和满意度,为产业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