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每天至少3次“白+黑”守护千年古柏
  • ·在三花川剧团看演出的观众越来越年轻了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翠云廊景区巡护监管员:

每天至少3次“白+黑”守护千年古柏

刘高华在翠云廊开展巡护监管工作。

景区设立的“古柏保护八不准”标牌。

  新春临近,58岁的刘高华越发忙碌起来。2月1日一早,他拿着一本蓝色登记簿,走进翠云廊景区,开启了一天的巡护监管工作。
  查看树木有没有病虫害,观察树干裂口是否变大,防火设施、避雷设施、标识标牌有无损坏,树干支撑架有没有脱落……一路上,刘高华对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2023年,广元市剑阁县建立了“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群众+一名专家+一名护林员+一名监督员”的“一树一专班”古柏管护体系,同时在西线、南线、北线和翠云廊景区设置了4名巡护监管员,刘高华就是其中之一。

日夜呵护 “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前段时间,特别担心大风天气对古柏造成影响,每天要来看好几次。”刘高华说,这些上千年的古柏,是珍贵的宝贝,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巡护时,碰巧遇到有游客举着手机凑近古柏拍照,刘高华赶紧上前笑着提醒道:“可以拍照,但千万不要用手摸扯树皮哈,树皮是古柏的保护膜,就像我们的人脸一样。”
  巡护一圈下来,已接近中午时分,尽管天气寒冷,刘高华的额头却已冒出汗珠。巡护结束,他认真地在《翠云廊古柏群文物巡查登记簿》上记录着当天的巡查内容:整体长势正常,无人为干扰损坏;围栏设施20处、保护牌208个,支撑和加固设施9处……
  刘高华说,像这样的巡护每天至少要进行3次,白天巡护完了,晚上还有工作人员值守。
  “跟这些古柏朝夕相处,感情越来越深厚,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害怕它们生病,又害怕它们受到伤害,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望着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柏,刘高华饱含深情地说,“希望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将这些千年宝贝保护好。”

守护成长 “一周要在蜀道沿线跑几趟”

  冬季是森林防火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也是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小红最忙碌的时候,“我一周要在蜀道沿线跑几趟。”
  2月1日,李小红走进位于剑阁县汉阳镇的望阳山,检查应急储水设备。在入口处,一块“古柏保护八不准”的蓝色标牌格外醒目,上面写着:不准损坏砍伐古柏,不准在古柏保护区内用火,不准在古柏树下点烛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
  沿着望阳山的石梯向上至半山腰,一个银灰色的方形储水罐映入眼帘,上面印着“古柏防火专用”几个绿色大字。
  “去年11月,我们在蜀道沿线乡镇建了10个这样的应急储水设备,同时还配备了消防水泵和消防水带,主要用于森林防灭火和旱季时抗旱保水。”说罢,李小红走近储水罐,用手敲了敲罐身,随后顺着扶梯爬上罐顶,在打开盖子确认水是装满的之后,他又走到罐身的左边,检查起水泵。
  “像这样的储水设备,一共规划了32个。”李小红说。

出台措施 谋划古柏保护“九件大事”

  1月30日,广元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明确提出,各县区每5年至少开展一次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每10年至少开展一次古树名木的普查,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未经认定和公布的古树名木资源信息。
  《十九条措施》从摸清资源本底、提升管护水平、落实保护行动、推进合理利用、健全保护机制、强化保护责任、落实保障措施7方面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出要求。
  剑阁境内蜀道全长151公里,贯穿9个乡镇,现存古树名木7803株,其中蜀道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最高树龄达2300年,是存世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人工栽植的行道树群,被誉为“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
  如何有力、有序、高效推进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
  李小红介绍,剑阁县围绕古柏保护谋划了“九件大事”:开展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大普查”行动,编制古柏保护规划(2024—2033年)》,制定古柏保护县级地方标准,建立古柏保护“1+4”智慧管护体系,成立全国首个古柏保护专项基金,编制古柏综合防护应急预案等,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全力推进实施。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成立蜀道古柏保护管理局,规划打造剑门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示范小区,建成后既能进行文化展示、智慧监测,还是一个微型打卡点。”李小红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