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天下-
A9天下
  • ·希望能将“三蹦子”卖到更多的异国他乡
  • ·楼栋夹层设电动自行车库 业主称“寝食难安”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对话在美国卖电动三轮车走红的贵州小伙:

希望能将“三蹦子”卖到更多的异国他乡

在美国卖“三蹦子”的骆豪。

开着“三蹦子”的美国人。

  2024年年初,国产电动“三蹦子”在国外爆火。一名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博主托朋友从国内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送给美国公公。这种灯光炫酷、音乐高调、使用便捷的车辆,很快吸引了美国街坊们的注意。大家纷纷拍视频发上网,将“三蹦子”捧成“炸街”神器。
  当其他人还在围观看乐子时,出生于贵州、现居美国的“95后”小伙骆豪却嗅到了商机,大学时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他,不到一个小时就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迅速打通采购、运输和销售环节。
  不到一个月,骆豪的创业便小有成就,卖出了“小几十台”,“首日进账上万美金”,也因此,骆豪被大家关注。
  “创业没那么简单,我们的路才刚刚起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骆豪说,爆红只是一个小插曲,如何卖更多的“三蹦子”才是他和团队要闯的路。

不到一个小时成立团队
第一批货20多天就卖完

  北京时间3月24日早上9点,隔着12个小时时差,记者电话联系到在大洋彼岸的骆豪,电话那头的他声音有些困倦,但难掩兴奋,“最近我们刚刚将第一批货卖完。”
  今年初,骆豪在社交平台刷到中国博主将“三蹦子”送给美国公公的视频,从中嗅到商机,并迅速将这个信息分享给与自己常常探讨商业知识的网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将“三蹦子”卖到美国。
  另一边,骆豪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另一名在国内想要做电动三轮车出口的男生,于是联系了他。“我发现他也很敢想敢干,就拉了一个三个人的群,团队就这样成立了。”
  在群里,三个人打了一通语音电话,不到一个小时,便拍板决定了“三蹦子跨国贸易”业务。国内的合伙人主要负责采购,骆豪与另一个合伙人则在美国负责销售。
  第一批货,骆豪他们进了几十辆“三蹦子”,从江苏通过陆路运输到广东,再海运到美国洛杉矶。“进货的时候,手上订单并不多,还是有风险。”骆豪说,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销售渠道,这批货20多天就卖完了。
  目前,骆豪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加州。他前期考察发现,这里各种农场比较多,“三蹦子”相对好卖一些,而且天气和国内三亚差不多,“三蹦子”没有车篷,开起来不会觉得冷。
  骆豪认为,“三蹦子”在性价比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在美国农场,一般都是用皮卡运货,其成本比“三蹦子”高出许多倍。

首日进账上万美金
利润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网络上,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标签是“首日进账上万美金”。对此,骆豪解释那是3月1日销售的第一天,卖出去好几台“三蹦子”才有这个数字,并不是每天都有这么好的销售成绩。
  采访过程中,骆豪细细算了一笔账。国内数千元一辆的“三蹦子”运送到美国,加上运输费用成本已经达到1万元人民币左右,再加上美国当地的仓储费用,以及给客户送货的交通费用,一辆“三蹦子”送到客户手上时,利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从3月1日开始,短短创业20多天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需要深夜送货,有时中途客户反悔,忙到深夜一两点才睡觉是常事。骆豪坦言,一天进账一万美元确实很自豪,“但是大家只看到我们光鲜的一面,而忽略了背后遇到的困难。”
  面对困难与挑战,这个“95后创业团队”没有退缩。“如果我二十几岁都不去拼去闯,那等到三十几岁还会有勇气吗?”骆豪举例,就像自己的合伙人,之前他们从未共事过,但大家雷厉风行,说做就做。“我想要为自己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勇气。”骆豪说。

从山村差生到英国硕士
流量过后前路该何去何从?

  25岁的骆豪,出生在贵州省正安县一个小山村里。“和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从小我就处于放养状态,初中之前,我的学习平平。”骆豪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小升初时,语文数学两科加起来不到一百分,全年级垫底。
  “这种情况下,我去了一个寄宿学校读初中。”当时骆豪发现,班级前几名可以省下不少学习费用,为了省钱,他决心努力学习。中考,他顺利考进当地县城中学的火箭班。高考,他考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在上海读大学时,在农村长大的骆豪发现自己和城里长大的同学有着不小差距,“就像PPT,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他们得心应手。”这种差距给骆豪内心造成不小冲击,也让他心里更坚定要丰富自己的阅历。大三时,骆豪选择作为交换生前往美国学习一个学期。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一家投资银行工作了一年,主要是为客户嫁接资源进行融资。“但我始终觉得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2022年8月,骆豪辞职去英国留学,攻读金融硕士,一年后顺利毕业,“投奔”自己在美国做交换生时认识的好朋友。
  最近几天,骆豪收到大量私信,有人说他是村里的骄傲,也有人说想要跟他一起干。“从来都不像表面那样光鲜。”骆豪说,事实上最近两年来,自己甚至没有买过新衣服,吃东西也是精打细算,只是为了不伸手向父母要钱。
  “流量全是虚拟的,关上手机谁也不认识我,打开手机才会有那么多流量。”骆豪看得很清楚,互联网没有谁会长期在风口浪尖,流量过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爆红,只是我人生经历当中的一个小插曲。”骆豪说,这次售卖,对他和团队而言是一种验证。如果验证成功,他希望自己能够将“三蹦子”卖到更多的异国他乡,让世界看到“中国造”的魅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伍勇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