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枚商标。图据中国知识产权报
制图郭可馨
权利产品与侵权产品对比图。
图据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法院公众号
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听到“知识产权”,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有些“高大上”,但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它打交道:你手中翻开的一本书、刚刚收集到的奥特曼卡、耳边播放着的音乐,甚至,你吃得正香的零食……
在这个和所有人都相关的日子里,我们就从同学们最离不开的“零食”入手,了解一下身边的“知”识。
“康师傅”变“康帅博”、“大白兔”成“大百兔”、“雪碧”成“雷碧”、“奥利奥”变“粤利粤”……当零食玩起“大家来找茬”,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雷”到。
但相似的包装、同样色系的商标图案、以假乱真的玉米棒卡通形象……谁能一眼看出,自己买的米果卷,并非徐福记旗下的“夹心米果卷”,而是山寨货?最近,在广西桂林,一家食品店就被告上了法庭,因为,店里销售的一款“米果卷”高度撞脸徐福记,侵害了徐福记的注册商标权。
没有经过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商品上使用近似的商标,这就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情形之一。最终,法院作出了判决,生产山寨食品的厂家要赔偿徐福记8万元,而销售山寨食品的商家,则要赔偿3000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商标,是一种“标签”,而且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标签,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其作用可以防止他人假冒自己的名义生产销售商品。
用商标来“证明”身份,这不是现在才兴起,也不是从外国流传过来的。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块我国北宋的广告印刷铜版,这被业内一致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商标。
这块铜版长12.4厘米、宽13.2厘米,铜版上方,反刻的文字标明:“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是白兔捣药的图案,图案左右标注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则刻有说明商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广告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在古玩市场淘到了这块铜版,并将其收藏到当时的上海市立博物馆。中国广告先驱徐百益看见这块铜版十分震惊,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比欧洲历史上最早的印刷广告还要早几百年。
商标不只可以“看”,也可以“听”。
我们身边最典型的声音商标,是腾讯QQ聊天时的“嘀嘀嘀 嘀嘀嘀(注:共6声)”。此外,还有诺基亚手机经典铃声“Nokia Tune”、英特尔公司的“灯,等灯等灯(音)”、酷狗音乐的“HELLO,酷狗”等。
声音可以注册成商标,但核准成功注册的案例并不多。中国首例完成注册的声音商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播开始曲”,从筹备到注册成功,历时31个月。其间,向商标局累计提交了317份音频、书面材料及50余份第三方收听数据调查报告等。
第一步:设计出商标形象。
第二步:向国家商标局递交申请(不用跑北京,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都有商标受理窗口)。
第三步:商标局在接到申请后1-2个月会下发受理通知书,这时,就可以使用TM标注商标。
第四步:接下来是2个月的实质审查阶段。
第五步:实质审核通过后,进入为期3个月的商标公告期。
第六步:如果公告期没有异议,就可以领到商标注册证,以后就可以使用R标注商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综合中国知识产权报、东方网等
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本文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