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财经-
A11财经
  • ·企业年金如何惠及更多职工?
  • ·长期限大额存单为何难觅?
  • ·境内企业境外转板上市需经备案程序
  • ·社保一季度重仓800多家上市公司
  • ·白杰品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积累金额首破3万亿元

企业年金如何惠及更多职工?

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是职工养老钱的重要补充。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金额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9万亿元,参加职工3144万人。
  相对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企业年金参保率依然偏低。如何激励更多企业加入这一制度、更好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记者采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参保比例仅8%,未来空间巨大

  所谓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职工到退休时,能多领一份养老钱。
  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2%。
  “过去20年,企业年金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现在不少退休职工已经领取到企业年金,相当于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外多一份保障,补充养老的作用初步显现。”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说,但是从覆盖面看,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尚不充分,还没能发挥出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2023年末,企业年金已在全国14万多家企业建立,与1.8亿多户经营主体的总量相比,参加企业的比例明显偏低。
  “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年金可覆盖就业人口的半数左右,我国企业年金参保人数占具备参保条件的职工总人数比例仅8%;加上职业年金后,第二支柱覆盖率为15%。这个差距,既与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高、第二支柱建立时间较短有关,也表明企业年金的发展还不足,未来空间巨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

如何吸引企业和职工加入?

  不同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必须参加,对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政府主要是鼓励和引导。而政策的非强制性,就意味着需要用人单位在政策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
  尽管近年多次下调社保费率,但目前用人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依然在3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让企业为职工建立长期福利安排,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政府财税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让企业认识到参加年金制度对人才的激励效应。
  “财税支持固然重要,但最好能在不增加财政负担和企业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创新实现企业年金发展。”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聂明隽说,比如在严谨测算、不影响养老金当期支付的基础上,考虑将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从16%变为“14%+2%”,其中的2%用于建立企业年金,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年金制度。
  聂明隽的建议,与近年来美国、英国、丹麦、新西兰等很多国家探索的“自动加入”机制异曲同工——年轻人一参加工作就自动加入企业年金,参与率很高,可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合力保障退休生活的良好效果。
  参与门槛高、申请流程繁琐,也是影响企业参加年金制度的重要因素。多位专家提出,大力简化企业年金办理程序,提高建立、转移、暂停、恢复企业年金的便捷性,降低中小企业决策成本。
  “应该增加企业年金缴费灵活性,允许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从低比例、小范围开始,比如先覆盖对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部分职工,之后再逐步扩大。”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说。
  此外,专家普遍呼吁打通养老保险第二、三支柱,也就是职工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可转入企业年金,辞职或新单位没有建立年金的,原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转入个人养老金;同时要建设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查询,让“钱随人走”,不因个人流动而发生权益损失。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