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按下“加速键”
  • ·成都将谋划打造“霍蓉渝昆”物流通道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将谋划打造“霍蓉渝昆”物流通道

6月6日,中共成都市委召开发布会,解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

  成都自古是物流商贸重镇,由成都出发的商队携蜀锦北去、盐铁南走、茶叶西行、金玉东来,在互惠互利的交易中助力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新机遇之下,成都如何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6月6日,在解读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长宝作了介绍。

打造“霍蓉渝昆”物流通道

  邱长宝介绍,近年来,成都按照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国际班列通达境外112个城市,成都国际铁路港成为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航空枢纽国际客货运吞吐量、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中西部首位,在服务国家促进国际交流交往、维护国际贸易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开放门户作用。
  下一步,成都市将聚焦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推动成都在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是深化开放通道枢纽建设,持续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一是四向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推进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川藏铁路引入成都枢纽线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成格铁路,积极推进成渝铁路成隆段扩能改造,加快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二是加快打造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推动完善全市现代流通规划布局,高质量建设运营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争创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三是谋划打造“霍蓉渝昆”物流通道,充分发挥向西开放战略高地优势,以成渝为核心枢纽,以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为通道主体,构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联通欧洲、中亚和东南亚的全陆路物流通道,推动西部地区与欧亚大陆各国和各地区建立更加紧密、更具韧性的经贸联系。

建强开放型经济平台载体

  邱长宝介绍,第二项工作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聚力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快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力打造西部中试中心。二是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做好外资项目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卫星互联网、创新药等重点产业提升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水平,加快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软件信息服务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建强开放型经济平台载体,推动开发区整合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别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辨识度和贡献率,支持推动双流环港经济区、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四是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全球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推动企业参与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
  第三项工作是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努力创造更多制度经验成果。一是建强制度型开放载体,探索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二是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涉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拓展“蓉易+”涉外服务功能,推进涉外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三是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跨境合作机制,依托自贸试验区探索跨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推进数据跨境安全合规有序便捷流动,探索数据产业全球化发展新路径。四是推动陆上贸易运输规则创新,高水平建设成都“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建立完善多式联运数据流通标准化体系和载具标准化体系,争取国家部委和相关国际组织在陆路国际贸易规则中采纳成都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创新成果。
  袁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