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特别报道-
A7特别报道
  • ·梦想洗车店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梦想洗车店

艾必齐(中)和洗车店的员工在一起。

艾必齐在洗车。

  48岁这年,艾必齐有了新梦想。
  原本,这是个离他有点遥远的词。因为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他从来没有真正“行走”过。他的小腿只有幼童手臂粗,和膝盖呈90度弯曲,常年只能靠膝盖着地行走。
  他就是以这样一种“跪”着的姿势,与命运做着抗争。他开过杂货店、羊肉汤店,在车站跑过摩的,后来又靠做桶装纯净水的经销商逐渐累积资产。
  他最初的梦想,就是能在思想上站起来。发现自己可以做更多事后,又进阶为,想让更多残疾人都能“站”起来。
  这个初夏,他的第二家残疾人洗车店意外走红网络。这家开在成都市新都区的洗车店,雇佣了5位有不同残疾的员工。每位员工根据自身的情况,完成洗车流程中的一部分,而5个人一起,正好洗完一辆车。
  洗车店提供食宿,每人底薪2000元,洗一辆车还可提成。这是他们大多数人拿到的人生第一笔薪水。
  艾必齐的梦想是,这样的洗车店,能够在成都开到10家。
1

不是艾总,是艾爸

  5月底,成都接连下大雨,洗车店的员工宿舍楼顶漏水,艾必齐一边将员工接出来安置在宾馆,一边急着找人来修葺。雨后烈日下,等他匆匆赶到洗车店时,已经临近中午。来不及歇一下,他便一头扎进洗车棚,与大家一起干活,“孩子们时常记不住洗车的细节,你要不断在旁边提醒他们,不断强化记忆。”
  他称呼这些员工为孩子们,孩子们也不叫他艾总,而是艾爸。
  艾爸操心的事儿有很多。他把自己20岁的儿子叫来店里,专门负责员工的餐食;他每天晚上要确定所有人都回了房间,没有乱跑;孩子们洗车时他基本都在旁边,要把每辆车的洗车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
  再往大一点,他操心的是这家店的营收。营业快三个月了,之前几乎每个月都亏损近2万元。他算过,要平均每天洗25辆车,才能收支平衡。这个月以来,随着洗车店在网络上走红,现在平均每天能洗10多辆车,“还是亏损着,但在慢慢好起来了。”
  这是艾必齐开的第二家残疾人洗车店。
  第一家从去年开始营业,店里的员工主要是聋哑人,大脑清楚,能很快上手,所以眼下已经运营有序。但第二家店的5位员工,主要是智力障碍和身体缺陷,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意思,所以要一遍遍地强化记忆。
  “你很难拒绝这些上门求职的孩子。”因为时常将第一家店的视频发到网上,艾必齐会收到残疾人的求职信息。他一个个加上微信,先让对方录个视频,呈现行走的、手提一篮子东西的状态,“因为是洗车,所以至少要手上有力。”
  但其实,这是一场淘汰率为零的面试。
  在视频里,常常会有孩子父母的声音。他们告诉艾必齐,一直想给孩子找一份工作,那样将来有一天做家长的不在了,孩子能够靠自己生存。
  “当听到这些话,不管他能不能做好,我都把他们接来了。”在艾必齐看来,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一份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身材娇小的小黄,智商只有七八岁孩子的程度,她能轻松钻进后备厢和车内清洁,这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之前,小黄爷爷过来跟了两天,看着孙女一点点记住流程、开始社交、有了伙伴,老人家这才擦着眼泪,放心回家了。
  38岁的建军患有癫痫,一只手有残疾,腿脚也不方便,在店里主要负责清洗地垫。建军的父亲也在确认儿子的工作后,拉着艾必齐的手一遍遍感谢,“你做了一个父亲才应该做的事。”
2

我弱,所以我更努力

  其实,在这家洗车店里,又或者更多地方,故事都是类似的。
  “我们这个群体,如果想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就要付出更多努力。”艾必齐如今能笑着说起自己被小伙伴当马骑的童年,更能记住被爸爸扛在肩上的上学路,“我爸就一遍遍跟我说,要努力,要自立自强。”
  这是一位相信儿子的父亲。在艾必齐小时候,父亲每天背着他去学校,会看途中的花草蝴蝶,也会讲述那些自强者的故事。当艾必齐长大后,他提出想在村里开一家杂货铺,父亲便走10多公里山路,肩挑背扛地带回货物。
  是家人的爱,补齐了艾必齐身体的缺失,他不害怕任何人打量和议论,如同野草,蓬勃生长。
  20多岁到成都后,他先是开羊肉汤店,后来开摩的在车站拉人。原本每天能挣个几十百把元,看上去还不错,但一次次被交警逮到,然后写保证书。终于,一次一位熟悉他的交警感叹:“难道你就准备跟我们打游击,开一辈子的摩的吗?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交警的话如同当头棒喝,艾必齐开始从“温水”中跳出来。他去应聘过保安、门卫,都没成功。他想只有自己干才能生存下去。2017年,他的纯净水经销店开张,这一次,他叫来开摩的时认识的一位残疾人伙伴一起。
  艾必齐记得,在最热最热的夏天,面对没有电梯的老楼,他们扛着纯净水一步步挪到了8楼。
  “其实我们只要有机会,真的会很努力。”艾必齐说。如今,在洗车店,艾必齐请来老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残疾情况进行分工和培训。5位员工,通过挖掘各自长处,努力把洗车服务做到尽善尽美。
  于是,18岁有智力障碍的小周,主要是洗车和检查车辆;
  38岁的建军患有癫痫,负责清洗脚垫;
  小双智力障碍,肢体也有残疾,负责内饰清洁;
  孩子一样的小黄,带着吸尘器轻松钻进后备厢和车内清洁;
  患有脑瘫的小玲是大家的“开心果”,主要当杂工,打下手。
  孩子们很难正常表达,但他们的珍惜都在行动中。
  洗车棚到了下午最热的时候,接近37℃高温,但艾必齐从没有听哪一个人抱怨过。曾经有孩子赤着肩膀光着腿洗车,满头大汗还会笑着对车主说谢谢。
  “我们这群人,就是慢慢努力,好好活。”艾必齐说。
3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好好活,就会有好事发生。博主“花花”在5月初偶然来到了这家洗车店,她将这里的员工概括为“五根手指,攥起来就是一个拳头”。
  彼时,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店员小玲跟她说,“花花姐姐你要老来,这样我们就有车洗,我们就不会垮。”
  半个月后,当花花再一次来到店里,她发现孩子们笑得更开心了。
  “是一种满足感。”在花花看来,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来拍他们,或许他们只会觉得家人能看见,能为他们感到自豪。在第一次发工资时,花花正好也在,她问其中一个孩子,工资怎么用,“他根本不知道这个钱要拿去干什么,只说存着,自己有用的了。”
  随着视频的发布,这个“藏”在路边的洗车店受到更多人关注。有博主专门到员工宿舍看了一圈,发现热水器比较老旧后,找到一家电器品牌,提出申请,然后送来三台热水器,自己又掏钱买了两台电风扇。
  更多人带着做公益的心慕名而来,有人来洗车后,丢下几箱矿泉水,也有人跨城而来,在这里充值。艾必齐很感动,“这位充值的车主,其实家离我们这里很远,肯定很难每次都来洗车。这个充值,更多是一种关怀。”
  “真正能够让洗车店‘站’起来的,只能是专业。”艾必齐说。于是,他洗一辆车的收费是30元,但他会以市场上百元以上精洗的标准来自我要求;现在5个员工洗一辆车的动作比较慢,他便定下了最长不超过25分钟的底线,“真正洗干净一辆车,每一个细节,都还有钻研的空间。”
  他希望能在成都开10家这样的洗车店,为至少50位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星星之火,正在燎原,我的店就是在好心人的宣传下,一步步‘活’了下来。”
  他更希望的,是在努力之下,每一位顾客发自内心的肯定——“看到越来越多的眼神,从同情到肯定的转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刘雨薇 赵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