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四川-
A8四川
  • ·三苏祠博物馆变得更“潮”更年轻
  • ·川陕渝三地携手推出《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中国体育彩票6月6日开奖结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共商保护传承

川陕渝三地携手推出《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

  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以下简称川陕片区)地处川陕渝接合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沟通西部中部的重要桥梁,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革命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6月6日,2024年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在四川仪陇朱德故居纪念园召开。会议现场首次发布了《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川陕渝三省(市)文物部门分别通报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情况,同时分享了相关经典案例,并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川陕片区革命文物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价值突出、特色鲜明。《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将为川陕片区的革命文物带来怎样的变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禄山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相关情况。

一主轴四片区
《规划》有哪些特点?

  川陕片区拥有革命文物15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2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57家,这些宝贵的革命文物资源,是这片红色土地上艰苦卓越革命历程的真实记录和见证。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苏区。”在刘禄山看来,川陕片区革命文物具有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类型丰富三个特征。“有的文物在全国都具有典型的突出优势。比说红军石刻标语,其数量和分布地域之广,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等等,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川陕渝三省(市)如何保护、利用、管理好这些文物呢?《规划》作了系统的安排。刘禄山认为,《规划》站位高,对三省(市)的革命文物及相关革命文物资源,都进行了整体的考虑和统筹规划。规划对象以川陕片区62个县(市、区)为主,涵括153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8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及3.3万件/套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
  此外,刘禄山还谈到《规划》的主题性。依托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发展脉络与片区革命文物分布的主体走向,确定“苏区精神永放光芒”的总主题,打造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主轴”,在总主题之下设“苏维埃革命南北桥梁”“鏖战川陕不胜不休”“苏区政权建设标杆”“红色教育薪火相传”四大核心主题片区。“在展览展示方面,各地可以根据文物现状,在总主题统领之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内容,避免同质化的同时,也能展现各自的个性和特点。”刘禄山表示。
  可操作性和便于落地,是《规划》一大特征。基于对三省(市)革命文物资源的调查摸底,对每一处资源都提出了具体保护利用思路及措施。

《规划》落地落实
将对革命文物保护带来什么变化?

  《规划》出台,将对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带来什么变化?接下来重点工作是什么?三省(市)文物部门代表分别作出了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三省(市)文物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推动健全片区合作机制,充实保护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绩效评估,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同时,会议强调,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深化价值研究、加强系统保护、提升展示水平、强化保障力度,有效推动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
  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濮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担负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光荣政治使命,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要求,以《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为‘总纲’,久久为功,积极在加强整体保护上发力、在提升展示传播水平上用力、在深化融合发展上聚力,努力推动《规划》在四川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其他系列活动,深化川陕渝三省(市)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讲解提升、人才培训、品牌推介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