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少年派-
A16少年派
  • ·沙漠深处有一颗“地球心脏”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沙漠深处有一颗“地球心脏”

美丽的乌兰湖犹如一颗跳动的心脏。

腾格里沙漠中的骆驼湖,因形似骆驼得名,颜色有点偏橙粉色。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大沙漠里,有一个小小盐湖。湖面的形状犹如一颗跳动的心脏,旁边还有两片巨大的肺叶,白色的血管无论是在“肺叶”还是“心脏”上都非常明显。这就是美丽的乌兰湖。
  “乌兰”在蒙古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因此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理解它的色彩。
  不管是从形状还是颜色来看,乌兰湖都是当之无愧的“心脏”。那么,为什么在沙漠里会有这样一颗“地球心脏”?

1

盐湖是湖泊的老年阶段

  在地球上,颜色奇特的湖一般都是盐湖,乌兰湖也不例外。
  所谓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是干旱地区含盐度很高的湖泊。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的矿化度大于1克/升,矿化度大于35克/升的则是盐湖。
  盐湖是如何发展而成的?随着降雨减少、河流来水中断等原因,湖底岩石中所含的盐分越聚越多无法稀释,就会变成半咸水湖,再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从湖泊的生命周期看,盐湖是湖泊的老年阶段。
  因此,乌兰湖已经是一个耄耋(mào dié)老人了。
  从地面上看,乌兰湖并没有地面河流补给,湖水的来源主要是源于地下水脉和雨水积蓄。腾格里沙漠虽然是中国第四大沙漠,但是沙漠的地表之下,含有大量的地下水以及地下湖泊。腾格里沙漠内大小湖盆多达422个,多为无明水的草湖,湖盆内植被类型以沼泽、草甸及盐生植物等为主,是沙漠内部的主要牧场。因此,即便是在部分盐湖周围仍有牧民居住,依靠打井取地下水生活。
  盐湖是一项重要的资源,除了可以发展盐化工,生产纯碱、金属钠,发展盐湖农业,开发盐藻粉、
β-胡萝卜素等药物外,还可以发展旅游业,用湖泥、卤水开发化妆品。

2

这颗“地球心脏”如何形成?

  乌兰湖的湖水为什么是红色的?
  有专家将乌兰湖的湖水带回了实验室,通过对湖水样本的测验发现,乌兰湖的湖水盐度非常高,超过了海水。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湖水里主要有几种生物,都能够造成水体呈现红色。
  第一种是卤虫,俗称盐虫子,是一种节肢动物,适宜生活在高盐度的盐田和咸水湖里。随着水体盐度的升高,卤虫体内的虾青素也会不断增多,体色逐渐变成红色,从而使水体呈现红色。
  第二种是盐藻,在足够的气温和光照条件下,盐藻会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类胡萝卜素,也能使湖水变红。
  第三种,也是湖水中含量最大的一种,叫嗜盐菌。这种菌类适合在高浓度的盐水中存活,本身就呈现红色。天气越热,湖水的盐度越高,嗜盐菌数量越多,颜色也会更红。
  乌兰湖为何适宜嗜盐菌的生长?
  乌兰湖以前是一个生长有植被的湖泊湿地,湖底淤积了一层厚厚的腐殖质层,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成分,营养丰富。随着湖面的不断萎缩,湖底渐渐露出地表,水中的矿物质吸附在淤泥之中,最后被空气氧化,形成黑色的湖泊底泥。这层底泥成为了各种菌类和微生物理想的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嗜盐菌在此大量滋生,这是乌兰湖颜色发红的主要原因。
  菌类和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湖水色泽的深浅,因此在腾格里沙漠中,大大小小的盐湖呈现出黄色、粉色、红色等不同的色彩。
  湖面上形成的白色“血管”,其实也是盐造成的。乌兰湖水中的高浓度卤水,结晶之后体积容易膨胀,导致湖面的盐壳有向外围扩张的趋势。厚层的盐壳在扩张的同时,会相互挤压,导致接触面断裂隆起,最终形成了支离破碎的网格状结构。

知道多一点
层层钙华形成“大地蛋糕裙”

  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秘境。在云南香格里拉,有一座白水台,素有“白色梯田绕云开,白水之台天上来”之美誉,层层钙华顺势而下,像是用云朵编织的“大地蛋糕裙”。
  白水台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雪水沿裂隙下渗接受深处的二氧化碳,并溶解其周围的碳酸盐岩石后形成富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泉水源源不断冒出地表,阳光直射使地表温度升高,又由于泉水流经藻滩时藻类的生物作用,泉水中的碳酸氢钙迅速发生反应,二氧化碳随水蒸发,呈白色微粒的碳酸钙沉积下来,从而产生碳酸钙沉积。
色彩斑斓的大地“眼影盘”
  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澜沧江畔的古盐田,至今仍保留着世界上最原始的手工制盐方式。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当地居民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抽出卤水,将卤水背上来倒入盐田,经阳光暴晒、风干,结晶成盐。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西岸的盐田因土质暗红,所产的盐为淡红色,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东岸的盐田主要出产黄盐、白盐,俗称雪花盐。一江之隔,由于地质、土壤等的条件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粉彩世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