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顺利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经常会有人问,航天员的“超能力”从何而来?他们是怎样炼成的?
八大类百余项训练练就航天员的“超能力”。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大型联合演练。
在空间站任务中,出舱活动训练是航天员最重要、难度最大最复杂的训练科目,其中操作技能和出舱程序训练,利用各类模拟器进行,包括应急故障处置操作以及模拟失重环境和低压环境下训练。
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最广为人知,训练时通过浮力配平,航天员身着水下训练服,用双手控制身体姿态,完成舱外转移、上下机械臂设备组装等操作。水下训练需要体能力量,更需要技巧。
虚拟现实训练器,是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协同训练的重要设施。训练时,2名出舱航天员佩戴虚拟现实眼镜,舱内航天员使用机械臂操作台控制机械臂,三人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模拟训练。
在求生与生存训练中,沙漠生存训练和海上救生训练难度很高。在沙漠训练中,航天员要在地表温度近75摄氏度的沙漠中独立生存两天。海上救生训练包括海上救援船救援、直升机悬吊营救训练等。
航天飞行需要航天员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最具挑战性的是狭小密闭环境睡眠剥夺训练。航天员要在不足6平方米的小房间内,连续72小时不睡觉的情况下,完成生理、认知、情绪等测试及相关任务。
飞行任务中,航天员要承受超重、失重、噪声震动、旋转、着陆冲击等因素影响,因此必须进行航天环境适应性选拔和训练,挑选出对航天环境耐力较好的候选者。进入航天员队伍之后必须每年定期训练。
执行空间站任务时,航天员要对空间站组合体运行进行监控管理、维护维修,完成空间实(试)验等工作,因此需掌握学科门类众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航天员需要进行大量航天专业技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