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成都今年将再造1个千亿级产业
  • ·成都发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连续19年上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锁定”人工智能,推进“六大行动”

成都今年将再造1个千亿级产业

  近日,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
  6月19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上述政策。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底气何来?
去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780亿元

  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机关党委书记丁琴介绍,自2021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经过三年培育,已基本实现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具备“五大”产业优势。在规模上,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0%,拥有企业近900家,产业竞争力稳居中西部第一。
  在数据上,“智慧蓉城建设”加速数据资源汇聚,成都市六批次46家市级单位授权交付公共数据5.7亿条,在全国首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就在上个月,成功获领了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在算力上,成都构建“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多元异构算力设施,成都超算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成都智算入选工信部2023年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目前智能算力规模超过4700Pflops(每秒所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
  在人才上,17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其中3所高校专业获评A类及以上,位列全国第3;拥有软件产业从业人员63万人,数量居中西部第1;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资本上,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新经济创投基金投资人工智能领域,2023年27家人工智能企业累计获得融资28次,成都金融科技排名全球第18名。

推出“算法10条”
完成人工智能全要素政策体系构建

  如何在现有的优势基础上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再飞跃”?成都市制定了《行动计划》《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全力构建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惠企的系统性工作体系。
  丁琴介绍,《行动计划》聚焦“大创新、大算力、大数据、大培育、大场景、要素”,明确提出,未来3年成都将坚持创新引领、场景赋能、项目支撑、专班推进的思路,重点推进“六大行动”,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发展目标。
  “六大行动”包括: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0个,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实施算力支撑能力攻坚行动,力争算力规模达到30000P,进入副省级城市前3。实施数据供给质量提升行动,打造线上数据流通平台和线下公共服务空间,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实施集群发展能级跃升行动,构建“2+6+N”产业空间布局,形成“链主+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梯队。实施场景融合应用培育行动,紧牵应用场景这个“牛鼻子”,打造150个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示范应用产品超过500个。实施高端产业要素倍增行动,提升人才、金融、能源等全要素能级。
  丁琴表示,为充分发挥产业举措效用,成都市出台了《政策措施》及其配套实施细则,简称“算法10条”,支持从理论算法研发到产业应用转化全环节发展,包含促进算法发展、推动能级提升、构建产业生态三部分10条措施,成为全国首个分别出台人工智能“三要素”产业专项政策的副省级城市,政策预计7月开始申报。
  丁琴表示,未来,成都将以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为路径,以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为抓手,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原则,围绕人工智能全要素提升、全场景应用,扎实推进“六大行动”,今年再造1个千亿级产业,3年规模再翻一番,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