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科普版 31-
A13 科普版 31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3科普版 31
  • ·“天空之眼”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天空之眼”

遥感卫星有啥用?

  2023年12月15日21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新华社发

高分卫星拍摄的成都东安湖公园。图据人民日报

“尖兵一号”卫星模型。
  图据国家航天局

“高分五号”卫星在轨飞行效果图 图据人民日报

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示意图图据武汉大学官网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群神秘的守护者,它们日夜不息地围绕着蓝色星球旋转,用一双双敏锐的“眼睛”注视着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这就是遥感卫星。截至今年6月,四川眉山已经成功发射10颗卫星并组网形成“天府星座”,成为西南地区商业遥感卫星数量最多的城市,位居全国第四。预计到2030年底,眉山市卫星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量级。

1

中国遥感卫星发展史 从

"

跟跑

"

"

领跑

"


  故事的开篇,还得从20世纪70年代说起。1975年,第一颗光学照相侦察卫星“尖兵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的首次亮相,它如同初探世界的信使,开启了中国从地面到太空的观测新时代。
  时光流转,技术飞跃。
  进入20世纪90年代,“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登场,它像是中国的“天气预报员”,让风云变幻尽在掌握,守护着亿万生命的安宁。而“资源”系列卫星的相继升空,仿佛为地球穿上了透视衣,山川河流、森林草原,一切自然地貌的细微变化,都难逃它的“法眼”。
  步入21世纪,中国遥感卫星技术犹如插上了翅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高分”系列登场,从“高分一号”到“高分十四号”,遥感卫星的分辨率不断提升,让中国的遥感卫星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
  从农业监测、灾害应急,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遥感卫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天眼”,在每一寸土地上精准绘图,为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商业航天的兴起,中国遥感卫星的队伍中也加入了“新面孔”——如“吉林一号”这样的商业遥感卫星,它们以更快的更新速度、更灵活的服务模式,让遥感技术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在测绘与遥感领域的领军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看来,以前,天上的遥感、导航、通信卫星各干各的,没有联通,服务到不了用户手上;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计划,把天上的大数据用人工智能处理,变成小数据送到用户的手机上,让全民都可“玩卫星”。

2

天空中的

"

超级侦探

"

让世界变得透明而安全


  近到大学的校园、马路上的汽车,远到韩国首尔的娱乐场、阿联酋迪拜的高塔、中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我们都可以通过天上的卫星“看到”。如果我们能够用一张大网,把天上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联结起来,就可以为各行各业服务。
  想象一下,你悠哉游哉地躺在沙发上,而此时此刻,数百公里之外的太空中,一颗颗遥感卫星正以超人的视角,为你绘制着生活的地图。它们不仅能察觉到细雨蒙蒙,预测即将来临的洪水;还能在茫茫林海中锁定一丝火星,预警森林火灾,并在十几秒内通知给消防员;甚至,当你开车不小心超速时,它们也会默默记下,成为公正的见证者。遥感卫星,就像是天空中无所不知的“超级侦探”,让我们的世界变得透明而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遥感卫星可以是智慧城市的“绣花”工。遥感卫星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这使得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能够精确地监测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它们可以观察到城市建筑、交通流量、绿地等的详细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遥感卫星还可以是智慧农业的“大脑中枢”。遥想古代,人们依赖肉眼观测天象,预测风雨变换,指导农事活动。而今,遥感卫星如同“千里眼”,可以“看”到农田里植物的生长情况。无论是干旱、病虫害,还是土壤营养不足,它都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农民伯伯。
  而且,这位勤劳的“天空农夫”从不休息,无论白天黑夜,它都能监测作物的生长环境,预测天气变化,帮助农民伯伯更科学地管理土地,它还能估算作物产量,为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马晓玉张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