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绵阳有哪些路径?
  • ·以产业链推动 寻找“最大公约数”
  • ·四川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绵阳如何破解“智改数转”需求多元化?

以产业链推动 寻找“最大公约数”

  “绵阳正大力实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以‘产业链’为基本单元来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寻找企业‘智改数转’的‘最大公约数’。”在6月25日举行的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对于“智改数转”的需求可能截然不同的问题,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敏作出回答。

链主企业引导带动“智改数转”


  王敏表示,在机制上,绵阳创新成立了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模式,推动产业培育发展。通过产业链,以链主企业引导,带动上中下游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一业一重点、一链多场景”。
  “我们鼓励和支持链主企业建设不同应用场景。”王敏介绍,目前,绵阳市的12条产业链、共600余家企业融入应用场景,近50家企业已实施或正准备实施改造升级。
  比如,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场景方面,作为链主企业的长虹空调,为了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与高效协同,建立了供应链管理平台,作为其上游小型机械加工企业的朝育机械,主要做空调支架配套,通过接入长虹智能管理平台,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产线,让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订单管理、物料追踪、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实现了智能化。
  又如铁骑力士集团,作为一家食品企业,以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为核心,推进数字化建设,在上游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中游推进食品生产智能化改造,下游通过电商平台推动健康食品直达用户,向两端不断延长其产业链,现已成为集饲料、牧业、食品、生物工程为一体的现代企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三招化解企业资金难题


  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如何化解企业“智改数转”资金难题,王敏也进行了解答。
  “资金问题是企业在实施‘智改数转’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我们出‘三招’化解企业‘智改数转’资金难题,一是金融产品,二是财政资金,三是银企对接。”王敏表示,首先,绵阳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产品。目前,已有6家银行推出了“智改数转通”“善新贷”等十余种专项金融产品。其次,持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绵阳是全省首批合作“制惠贷”试点地区之一,积极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大力推广“制惠贷”政策性金融产品,有效助力企业融资融智,累计发放贷款已超2亿元,放款金额居全省第一。第三,绵阳还搭建好银企对接平台,建立常态化、多形式、有实效的银政企对接机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摸清企业资金需求,建立“智改数转”标杆培育名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储备项目名单,按行业、按规模、按项目分类开展对接活动。
  王敏表示,下一步,绵阳将持续完善资金支持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国家、省、市各级支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门槛低、放款快的专项金融产品,努力构建“服务商让一点、企业出一点、银行贷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多元支持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缺资金的问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