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首批招录50名学生
  • ·高标准建设“西部猎头谷”
  • ·上半年铁路成都局在川项目完成投资186.7亿元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首批招录50名学生

学生学什么?师资力量如何?本报记者提前为你揭开学院的神秘面纱

西华师范大学大熊猫研究团队正在进行学术讨论。学校供图

  “这是大熊猫学院成立后首次招生,专业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日前,我国第一个大熊猫学院招生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来自西华师范大学招生办的消息,今年该院将面向四川、山东、新疆和云南四个省(自治区)首批招录50名学生,大部分名额集中在四川,“这个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但放在第二批次招生,8月份开始录取。”
  大熊猫学院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西华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是在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上新设的二级学院。那么,大熊猫学院的学生到底学什么?师资力量如何?7月1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廖文波,提前揭开学院的神秘面纱。
  

学些啥?
将开设大熊猫特色课程


  “我们这个专业是从2010年开始招生的。”廖文波介绍,大熊猫学院招生的这个“野保”专业,围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发展、以大熊猫为旗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进行人才培养。
  廖文波说,因为“野保”专业和大熊猫研究契合度高,大熊猫学院成立后,“野保”专业就是大熊猫学院的主力专业。据了解,该专业课程的设置,除依据国家标准开设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外,还会开设一些关于大熊猫的特色课程。此外,学生还会到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繁育基地、动物园等机构见习和实习,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大熊猫。
  “野保”专业毕业生去向如何?廖文波介绍,学校与“野保”紧密相关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就有3个,本科生除了考研,还可以进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林业管理部门等机构工作。
  

啥特色?
开展大熊猫研究已50年


  西华师范大学的野生大熊猫研究已经坚持整整50年,在全国高校中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科研成果一项接一项,成就世界瞩目,先后走出了“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熊猫院士”魏辅文等大熊猫研究专家,西华师范大学也因此享有“熊猫大学”美誉。
  50年来,该校四代熊猫学者一直服务于大熊猫保护和管理,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先后在佛坪、卧龙、蜂桶寨、唐家河、栗子坪、大风顶、大相岭等川陕多地建立大熊猫监测站,这些研究点延伸出来,覆盖了大熊猫分布的各个山系,描绘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生态地图。
  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大熊猫研究团队揭示了野生大熊猫种群续存的最小栖息地面积需求,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等项目10余项;“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研究与种群复壮技术”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西华师范大学三代科学家胡锦矗、魏辅文、张泽钧同获大熊猫研究与保护最高奖。
  2023年9月,大熊猫学院在西华师范大学正式挂牌,将服务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以大熊猫为旗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研支持和人才支持。
  

师资如何?
有一个绝对的“教师天团”


  “大熊猫学院的师资来源于整个生命科学学院,涉及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动物营养、动物疾病等专业课程。”廖文波介绍,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4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91%,是绝对的“教师天团”。仅在动物领域,研究方向就涵盖多个野生动物类群,包括甲虫、蝴蝶、鱼类、两栖类、鸟类、金丝猴等。
  除了依托生命科学学院优秀的师资外,大熊猫学院还聘请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22名专家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共同为学院发展献智出力。
  在生命科学学院办公楼的四楼门口,挂着“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牌匾。学院“生物博物馆”收藏有动植物标本40余万份,珍稀动植物标本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之首,是西南地区珍稀动植物活化石的“档案馆”,也是资源生物研究的历史档案和基因库支持系统。
  据悉,除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大熊猫学院的另一个专业——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已进入报备审批程序,最快明年招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