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从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读懂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重要会议,引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改革航程。
  这是改革的催征鼓点。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和不断发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

掌舵定向:
“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夏日的中国,涌动改革的热潮。2024年6月1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直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改革精准发力、落地生效。
  10年多来,这样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中国改革航船沿着正确航线向更深水域、更广天地前进。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勾勒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明确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
  此时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跨越新的重要关口: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可想而知。
  致广大而尽精微。越是庞大复杂的工程,越是需要精确定向、周密部署、扎实落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一个多月,201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
  对于这一机构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阐明要旨:“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仍亲任主任。这一机构职能更加全面、组织更加健全、运行更加稳定,形成统揽改革开放的坚强中枢,汇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
  船载千钧,掌舵一人。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重任扛在肩上:
  深远谋划,为改革纵深推进提供科学指引;系统部署,研究制定重大改革议题;亲力亲为,认真审阅修改重大改革方案,引领督促每一项改革落地见效……
  回望来时路,中国改革开放从来都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
  进入新时代,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2014年1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三个“不能变”标定改革方向:“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思想在伟大变革中升华。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的中国拓开改革的大格局、厘清改革的大逻辑——
  关于改革和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关于改革和发展:“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关于改革和法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尤其难在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难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72次会议不仅指明进军的方向,更是擂响出征的战鼓——
  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着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
  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10年多来,72次会议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推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改革不断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凝练总结,再一次印证了这一重大论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精准指引: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改革实践,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到“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再到“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历次会议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并在实践中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
  坚持问题导向,以调研开路,用改革破题——
  “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制定实施方案直奔问题去”……会议多次强调这一重要方法。
  “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也正是以问题为抓手,让改革有的放矢、纵深推进:
  针对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事关亿万学生前途的问题,研究审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各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改进工作机制、加强责任追究,推动“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为老百姓打开一条通往公平正义的便捷之门;
  剑指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改出了政务服务的温度,改到了群众心坎上……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方法论更加鲜明。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是破题之道。
  2020年4月21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老县镇卫生院。
  在《安康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一览表》前,总书记驻足察看,详细询问了报销政策等很多细节问题。
  6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一定要管好用好”。
  尊重首创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2019年7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次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部署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5年来,对标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先行示范区建设正在深圳这片改革热土上加快推进。
  2024年6月,深圳市发布2024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拿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新的年度“施工图”。
  改革必须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
  部署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行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一块块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播下良种、精耕细作,将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推向全国。
  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
  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愈加强调把握各项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在目标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效果上相得益彰。
  对此,会议有着许多精辟阐述:“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要准确把握改革内在联系,提高改革系统集成能力”“推进改革要树立系统思想,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就不能“九龙治水、各管一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相结合;促使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相衔接;抓好改革方案协同、改革落实协同、改革效果协同……正是由于坚持全局筹划、统筹兼顾,各项改革发生“化学反应”,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人民至上: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曾经,一纸户籍,在城乡间划出一道“鸿沟”。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摆上了中南海的议事案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自此,户籍制度改革按下“加速键”:破难题、蹚新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3%,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对立,让更多奋斗者找到温暖归属。
  “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改革价值取向始终鲜明。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