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少年派-
A13少年派
  • ·听着吓人的“食人菌”究竟是啥?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听着吓人的“食人菌”究竟是啥?

这样做远离“食人菌”感染
制图 王思祺

  日本媒体12日报道,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的患者数量近期在日本持续增加,截至6月30日,日本今年已确认1144例病例,超过去年全年的941例,创历史纪录。去年7月至今年3月,该国已有5名孕产妇因感染“食人菌”死亡。
  “食人菌”这个名字听着就有些可怕。那这种病菌究竟是啥?什么样的人容易感染?又应该如何避免感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食人菌”的知识。

1“食人菌”究竟是啥来头?

  “食人菌”感染症,又叫作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至48小时,且致死率高达30%,因此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资料介绍,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突然发病、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败血性休克。
  实际上,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每年冬春季在儿童中流行的链球菌性咽炎,以及夏秋季儿童易感染的传染性脓疱病和猩红热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链球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
  那么常见的致病菌为何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呢?一般认为宿主对于链球菌产生的肠毒素的免疫过激反应是“食人菌”感染症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
  “食人菌”感染症的初期症状一般是咽喉疼痛、发烧以及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低血压等败血症症状,继而可出现软组织病变、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
  其实,“食人菌”感染症并不是一种新型感染症。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资料,美国1987年报告了首例病例,之后,欧洲、亚洲也报告了病例。日本最初的典型病例报告于1992年,此后每年确诊病例约一两百例。

2

哪些人群易感染“食人菌”?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称,实际上,溶血性链球菌这类细菌在临床上较常见,虽然“食人菌”感染引发的重症致死率较高,但重症的比例很低,且患者多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此一般民众不必过于恐慌,长期看影响是有限的。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解释,如身体很健康,年纪较轻,又没有皮肤破损和基础疾病,感染的概率较低。但如果年纪较大、有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或有营养不良等情况,有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肢体接触、皮肤破损等方式感染。
  “目前,主要是老年人群应注意加强防范,如果老人身体尤其是脚上有小伤口或溃疡,家人和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保持伤口或溃疡部位清洁,经常消毒,促使尽快愈合;出现脚部肿胀、高烧等情况,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赵卫表示。

3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

  “食人菌”感染症的一个特别症状是疼痛,多发生于四肢。因此,要关注有无手脚疼痛和肿胀,有比较强烈的咽喉疼痛不要置之不理。
  如果出现高烧或者伤口红肿快速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为了预防“食人菌”感染,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 减少与有咽喉疼痛、发热等症状者的接触。如果有境外旅行计划,出境前先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儿童要注意呼吸道防护,如戴口罩等;有伤口的人,尤其是50岁以上、有糖尿病、近期做过手术等高风险人群,注意及时消毒,用纱布等保护创口,有水痘、皮癣等其他皮肤破损的人群,也要注意不要游泳,不要暴露在雨水中,一旦伤口出现红肿化脓应当及时处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实习生 张倩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光明日报、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