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虚拟电厂落地提速 四川如何破局商业化进阶?
  •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如何实现文化交流与互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虚拟电厂落地提速 四川如何破局商业化进阶?

成都高新西区IC设计产业园微电网项目。成都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应对刚到的“秋老虎”,电力系统迎来“大考”。8月7日-8日,四川电力交易平台发布了全省电力缺口需求,成都市虚拟电厂接到任务后积极响应,各市场化主体实现约4.2万千瓦负荷响应,占全市需求响应总量约20%,其他行业、区域子虚拟电厂实现约2.2万千瓦负荷响应,有效发挥了虚拟电厂的负荷调节能力。
  没有厂房,不发一度电,通过“智慧大脑”的指挥就可达到电力的供需平衡,这就是虚拟电厂的“超能力”。作为“双碳”目标下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案例,虚拟电厂不仅实现了能源管理的可观、可测、可控,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从概念到落地,全国建设虚拟电厂的步伐正在加速,四川作为水电第一大省,虚拟电厂的实践到底如何?又有哪些挑战?8月1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寻新记》报道组前往成都市虚拟电厂平台以及西部首座虚拟电厂,一探究竟。

电力的“搬运工”
让供给与消纳实现平衡


  当记者走进倍特数能虚拟电厂大厅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蓝色大屏,这是虚拟电厂的智慧管控平台,各种数据实时跳动,监测着区域的用电情况,还能展示调控过程。这个“建”在成都市高新西区的西部首座虚拟电厂,由成都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
  没有发电的情况下,虚拟电厂的“电”从哪来?
  倍特数字能源事业部副部长高世超介绍,这套“硬件+软件”的集成管理系统,可以把工厂、楼宇、园区内的各类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空调等可调节用电资源汇聚起来,在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让电力的供给与消纳两端实现平衡。
  “高温天气发生负荷缺口时,以前的方式就是限电,现在有了虚拟电厂,我们可以在某个时段精准调控,也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压力。”高世超说。
  成都市高新西区虚拟电厂去年2月启动建设,当年7月21日首次上线试运行。截至目前,该虚拟电厂接入了京东方、德州仪器、华为等200家企业,并参与了全省多次的需求响应活动,主要肩负着区域电力保供和平衡责任。
  在成都西南边的双流,另一家虚拟电厂于今年3月正式投运,可实现工厂、楼宇、党政机关的各类柔性可调资源统一协调控制,目前最大可调能力已达9万千瓦。
  

为何要建虚拟电厂?
成都实现可调资源超40万千瓦

  四川的虚拟电厂主要分布在成都,而成都也在以区域化为发展模块推动虚拟电厂的落地生根。
  根据《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市级管理平台+子虚拟电厂”整体架构,成都搭建了1个市级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该平台接入包括高新西区虚拟电厂和双流虚拟电厂在内的7家虚拟电厂,聚合电源、负荷等可调资源超过40万千瓦。
  高世超打了个比方,40万千瓦就相当于两个中型水电站的发电规模。据了解,成都的目标是2024年初步建立虚拟电厂运营规范,实现全市虚拟电厂可调能力80万千瓦以上;2025年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可调负荷等资源“应接尽接”,可调能力扩大到130万千瓦以上。
  四川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江”流域,同时这些流域也是风光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但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其‘靠天吃饭’的特性导致发电的波动性较大,加上成都是典型的电力受端城市,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季节性短时的尖峰负荷,往往都会加剧电力保供的压力,这些都需要进行平衡。”高世超认为,这些都是成都为何要发力建设虚拟电厂的原因。
  从更广的范围来看,作为未来产业的落地应用之一,虚拟电厂是挖掘需求侧资源柔性调节潜力的重要新型技术,可以促进负荷移峰填谷、缓解供需矛盾,有效缓解极端天气下电力负荷缺口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助力光伏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作为成都市虚拟电厂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会对全市接入的虚拟电厂进行统一调度。其营销部副主任邓灿介绍,成都目前已培育、聚集了通威太阳能、宁德时代等一批头部企业,加快建设虚拟电厂可以拓展储能、光伏等产业在蓉落地发展场景,降低企业用户综合用能成本。

全国抢建虚拟电厂
商业化还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能源被开发利用,能源供应结构发生改变。科技的进步,也为虚拟电厂的兴起创造了技术条件。
  目前,浙江杭州的虚拟电厂可用于系统电源性缺电、电力市场化交易、配网故障性调节等场景。深圳电网也已开始通过虚拟电厂的调用,智能控制楼宇的中央空调温度、充电桩的功率和储能设备,解决全市尖峰负荷削减等实际问题。
  全国各地正陆续“抢建”虚拟电厂。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认为,目前虚拟电厂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范围推广还面临诸多挑战。
  从运营方视角来看,目前虚拟电厂建设最大的挑战是商业模式。“对于很多投资方来说,虚拟电厂投资涉及硬件、软件层面和算法模型能力,如果仅靠电力市场收益,是无法实现收支平衡的。此外,多数企业和虚拟电厂运营商的合作关系也是一年一签,签约期内收不回成本,硬件就有被拆掉的风险。”高世超说。
  高世超表示,相对其他省份,由于四川水电的基本盘稳定,全省发布的市场化需求响应频次较低,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品种仍待开发,实现的收益路径也比较有限,这实际上就是其中的经济账还未解决。现阶段还需要培养用户习惯,未来哪家虚拟电厂运营商服务企业能源管理做得更精细更灵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越大。

虚拟电厂市场空间
到2025年有望达723亿元


  “从今年开始,分布式能源投资火热,我们也参与其中,已能感觉到白热化的竞争。”虚拟电厂作为近两年开始火热的新兴产业,其拥有商业化挑战的同时,高世超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机会。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虚拟电厂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预测,到2025年,虚拟电厂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23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1961亿元。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4次提到“虚拟电厂”,在健全市场交易机制方面,提出要明确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的市场准入、出清、结算标准,研究设计适宜的交易品种和交易规则,鼓励多样化资源平等参与市场交易。
  成都市虚拟电厂平台也在鼓励虚拟电厂运营商探索新服务模式。引导各自虚拟电厂运营商探索能效管理服务、碳数据服务、综合能源服务等多元化发展模式,鼓励售电公司发展虚拟电厂业务,积极争取省上支持探索在电力市场中允许虚拟电厂参与辅助服务、现货交易等交易品种。
  虽然目前虚拟电厂大多数是政府主导、国企参与,但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最好的机会。鲁宗相表示,虚拟电厂也需要吸纳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来参与。“希望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到虚拟电厂的运营当中,我们共同去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电力市场的改革。”高世超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