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成都造”产品走向全球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今年前7个月实现进出口4688.9亿元

“成都造”产品走向全球

3月8日,一列满载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8月12日上午,由康力电梯成都制造基地制造的电扶梯从金堂发往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图据金堂发布

苏尔茨(右)与老高在制作钢琴。刘秋凤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在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附近的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台台电视机即将被发往波兰罗兹。“选成都,看中的是这里的通道优势,中欧班列运营公司提供‘门到门’服务,货物预计12天就能运抵波兰。”该公司总经理陈合智说,成都便利的跨境运输条件,促使公司把80%的欧洲订单转到成都生产。
  7月,德国Gebr. Schulz钢琴制造及艺术文化研究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苏尔茨家族第五代继承人克里斯托弗·苏尔茨表示,实现成都本地生产后,没有进口关税,钢琴的价格将更低。
  8月19日,成都海关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825.2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列全国第八,同比增长12.1%。其中,成都实现进出口4688.9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高于全省,对同期四川外贸整体增长贡献率达82.9%,核心作用显著。
  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便捷的运输通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生产项目落地成都,“成都造”正加速走向广阔的海外市场,抢抓更大的机遇。而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成都,也在不断将企业聚拢形成合力,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走出去”。
前7个月四川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00公里,可运输超过3吨货物,窄版的车身设计让车辆可以轻松穿行于狭窄街道……今年年初,一辆“成都造”电动垃圾车出现在3000公里外的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地区街头,成为当地首辆试运行的“成都造”电动垃圾车,引发当地民众关注。
  8月19日,成都海关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825.2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列全国第八,同比增长12.1%。“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外贸显著回升,核心作用持续发挥。”成都海关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前7个月成都进出口4688.9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高出全省0.4个百分点,对同期四川外贸整体增长贡献率达82.9%。同时,绵阳、泸州、德阳三市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均超百亿元,发展态势良好。
  “机电产品是拉动四川外贸前7个月实现快速增长的‘主力军’。”成都海关统计分析处负责人介绍,前7个月四川机电产品出口2516.2亿元,占同期四川外贸出口总值的73.5%,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成都造”挑起了四川机电产品出口的大梁。
  8月,成都市金堂县,康力电梯“成都造”首个海外项目电扶梯发运仪式在成都淮州新城举行。这批电扶梯由康力电梯成都制造基地制造,将从金堂县发往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标志着“成都造”电梯产品在海外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成都扩大“绿色智造”朋友圈、提升对外贸易规模水平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成都市新津区举行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发展大会上,格力钛、中材科技、众信通用、中德新能源4家企业代表共同开启全球订单发货仪式,订单分布在上海、宁夏、新疆等全国多地,以及以色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总金额达到18.6亿元。“成都造”新能源产品正加速走向世界、面向全球。
  成都制造企业在收获国内市场的同时,也逐步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为例,今年上半年,其新能源汽车销售排名进入行业前列,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企业加速产品国际市场的出口与拓展。截至目前,新开拓非洲、南美洲及中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预计出口超5000辆新能源汽车。
  当前,成都正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造”优质产品遍地开花,海外订单纷至沓来。

企业把80%欧洲订单转到成都生产


  “这可能是我一生中的最后一个项目。”德国百年钢琴家族——苏尔茨家族第五代继承人克里斯托弗·苏尔茨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全球钢琴市场遭遇“滑铁卢”时逆势而上,选择在成都投资建造一家钢琴制造工厂。
  今 年 7 月 ,德 国 Gebr. Schulz钢琴制造及艺术文化研究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苏尔茨是这个项目的首席执行官、投资合伙人和生产负责人。“这两架‘成都造’钢琴,比在德国生产的更好!”苏尔茨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这是他和成都本地钢琴工匠老高共同完成的,也是成都第一架由中德匠人合作、完全以德国标准打造的手工钢琴。目前,苏尔茨正在成都寻求符合德国标准的零部件,最终实现本地化生产。
  “在成都生产,没有进口关税,钢琴价格将更低。”苏尔茨看重中国的庞大市场。他认为,一方面依靠德国标准进行“技术把关”,另一方面,本地化生产能降低成本,必将赢得中国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附近的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台台电视机即将发往波兰罗兹。
  “选成都,看中的是这里的通道优势。”上一批订单刚发运,该公司总经理陈合智又忙着安排下一个生产计划。“中欧班列运营公司提供‘门到门’服务,货物预计12天就能运抵波兰。”他说,成都便利的跨境运输条件,促使公司把80%的欧洲订单转到成都生产。
  如今,成都已成为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开通国际(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72条;成都国际班列联通境外112个城市,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万列……一条条新通道助力四川高水平开放。

成都龙头企业多次集体“出海”


  今年以来,成都工业企业代表团多次集体“出海”:1月前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联酋;3月前往南非、肯尼亚、乌兹别克斯坦,两次“出海”共揽下订单金额超46亿元。6月,成都16家链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赴沙特阿拉伯拓展商机,进一步扩大海外“朋友圈”。
  成都企业联合会秘书长余力表示,成都许多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关注海外市场,寻觅更多机遇,去年年底以来,不管是赴境外参展,还是组团“出海”,成都企业加大了拓展海外市场的力度。在他看来,“出海”活动帮助企业收获订单,达成了发展诉求,效果较为明显。
  7月,四川金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坦桑尼亚3W变电工程中的W61、W66两个220kV变电站施工项目,合同金额6456万元。该公司曾参与成都企业联合会今年上半年组织的“成都造”企业非洲行活动,回国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线和企业战略,首次投标即中。
  余力认为,除了拿下眼前的订单,“出海”的意义不仅是提升短期效益,更在于拓宽视野,融入更大的市场、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支持引导不可或缺。
  7月,由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牵头,市、区两级联动组织开展的“产贸联动千企出海——送政策送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专项活动(第一场)启动。活动通过产业出海动员培训、产业出海便利化措施讲解以及企业出海实践案例分享,更加坚定了成都企业敢于“走出去”的信心与决心。于城市的角度,成都也期待为产业建圈强链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与新动能,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和活力。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实,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挖掘新机遇,全面助力企业提升“走出去”的能力与水平,让更多愿意“走出去”的企业尽快实现从“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