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用“狠活”提色增艳 记者起底“美容”枸杞
记者在现场看到商户违规加工过程。央视截图
使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进行“提色增艳”。 央视截图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然而,看起来颗粒饱满、鲜艳红亮的枸杞,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生长出的枸杞因颗粒大且饱满、色泽鲜红、果肉厚实、含糖量高等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有知情人表示,这里有些厂家、商户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存在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的情况。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里明确规定,生产、加工枸杞及其产品过程中,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
记者发现,当地市场上的商户为了把品相不好的枸杞卖出去,动起了用焦亚硫酸钠增色的歪心思。
正值格尔木枸杞的成熟季,记者在种植枸杞的河西农场水渠边偶遇商户正在使用焦亚硫酸钠。在与商户的交谈中得知,头茬和二茬枸杞不用使用太多焦亚硫酸钠,加多了容易显得假。三茬枸杞成熟时,天气转凉,需要大量使用焦亚硫酸钠才能保证枸杞外观艳丽。
商户透露,枸杞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根本目的是把品相不好的枸杞卖出去,多赚钱。有商户坦言,他们都知道焦亚硫酸钠不让加,格尔木市也每年都查,但后来发现不加会亏钱,干脆也开始放焦亚硫酸钠了。
记者来到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在被称为“枸杞小镇”的五合镇市场上听到了另一个新词汇——硫磺。
在靖远县的村庄里,商户们说,新鲜的枸杞摘下来后,要先用“亚钠碱水”洗过一遍,这样晒出来的果子才会鲜亮好看。但要是一下雨,即使是焦亚硫酸钠洗过的枸杞,品质也很难保证。这时,就只能用撒手锏——熏硫磺。
温度低、阳光不好也会影响枸杞的品质,解决办法还是熏硫磺。有些商户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会选用工业硫磺,然而工业硫磺不能用作食品加工,对人体健康有多种危害。
记者在一户村民家门口空地上,发现了收购枸杞的商户搭建起的塑料棚子。深夜,记者靠近塑料棚,掀开帘子,发现棚内地上已完全被染成了黄色。
仅仅挑开一个口,记者就瞬间吸入了大量刺激性气体,呼吸困难、泪流不止。开帘通风后,记者进入棚子发现了被熏制后的枸杞。天亮后,这个棚子就被拆掉了。第二天凌晨,记者又在马路对面发现了一个浓烟滚滚、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熏制棚。下午再去查看时,棚子的塑料布也已被拆掉,几十板枸杞正在散发水分和气味,等待进入旁边的大棚进行晾晒。
村里一些偶尔参与枸杞熏制的村民坦言,他们一般都是下午搭棚、晚上熏制,第二天白天晾晒。
除了白茨林村,在靖远县东升镇东兴村,记者也发现了熏制棚。只要稍微靠近,就会被刺鼻的味道呛到,难受不已。在这里,商户们用硫磺熏枸杞的行为可谓是明目张胆,大袋的工业硫磺,非常显眼地摆放在院子里。
而在靖远县靖安乡,有商户直接把熏制棚搭建在了农户的院子里,甚至毫不掩饰他卖的就是硫磺枸杞。
这些用工业硫磺熏制的枸杞,究竟卖到了哪里?商户们表示,这些硫磺枸杞有的进了火锅店、小药铺,有的进了茶包,还有的被制成了枸杞酒。
记者随后将在靖远县购买到的枸杞样本,送到了宁夏国际枸杞交易中心质量检测站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的11个枸杞样本,依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检验得出:所检二氧化硫项目不符合《DBS64/64001—2022》规定,根据每公斤小于等于100毫克的判定限值,判定结果全部不合格。
2019年11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出台施行了高于国标的地方标准,为的是打造更好的青海品牌。甘肃也多年多次出台培育地方枸杞种植加工产业的文件法规,目的也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巩固夯实地方农业的特色产业。 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晚报
9月2日,针对媒体曝光格尔木市枸杞商户违规添加焦亚硫酸钠的问题,青海省格尔木市政府办公室发布通报称,9月1日晚,媒体报道了格尔木市个别枸杞商户违规添加焦亚硫酸钠的情况。节目播出后,格尔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连夜对涉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核查,对于违法责任人将依法严惩。后续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外,9月2日,甘肃省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媒体反映该县枸杞生产加工存在违规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称靖远县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枸杞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问题,对于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依法严惩。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枸杞生产加工销售问题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向全社会公布。
综合格尔木发布、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