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2 特刊-
A22特刊
  • ·不向命运低头“梅子老师”的励志人生
  • ·举杯邀明月 共祝万事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举杯邀明月 共祝万事兴

品全兴万事兴。全兴酒业供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076年的中秋,北宋诗人苏轼就着月华与美酒写下的《水调歌头》,字字珠玑,句句令人动容。明月千古无言,唯有逐年逐月有圆与缺。对团圆的期盼,从来都为中秋的圆月添了一些温情和低回。
  “中秋”最早载于《周礼》,初唐时中秋才定为固定节日,然而中秋节的盛行却是从宋朝开始,据《东京梦华录》所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由此可见,中秋食月饼、饮美酒、赏明月之习俗流传久远。
  有佳节必有美宴,中秋佳节的团圆宴虽不比年夜宴的丰盛,却因为明月的照临更需一樽佳酿相佐,无论是与亲人共举杯,还是拜月独酌,这份千里共婵娟的美好达观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也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

月有圆缺酿艺永续


  回顾中国名酒全兴650年历史,全兴起于元末、盛于明清、兴于新中国建立之初。1963年,为提高酒类产品质量并推动酿酒产业发展,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二次酒类质量检评活动,史称第二届国家评酒大会。
  在这届评酒会上,全兴大曲经专家团评分为91.93,并以“浓而不艳、雅而不淡”的美名夺得第四名,前三名分别是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和古井贡酒,另有茅台酒、西凤酒、董酒同列为“老八大名酒”。
  就是这样一杯来自成都的名酒,经历时代的跌宕,在恰当的时机又一次圆明如月,一举成名。1951年,成都的酿酒业仍然烧坊行会分散,窖池技艺百废待兴,曾经杜甫笔下的“万里桥边多酒家”人去窖空。成都市政府采用赎买方式接纳了水井街“福升全”烧坊和一个邻近的花果酒厂,成立了全兴酒业的前身——国营成都酒厂。
  浓香酒的窖池必须不断代酿造,否则窖泥菌群失活无法酿出好酒。当时的全成都仅剩“福升全”烧坊的3个窖池,就是在这3个窖池的基础上,中国名酒全兴大曲经由一批匠人之手得以酒香再次飘扬。
  彼时的全兴酒厂请回流散在各地的酿酒巧匠:汪孝忠、崔体泉、黄玉林……随着匠人们的归来,他们用智慧和勤劳为全兴抖落历史的风尘,使其昂首迈步走向现代。
  有了老匠人的技艺加持,全兴用品质征服了市场,更征服了国家评酒大会的专家团。1963年11月,全兴大曲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斩获“中国名酒”金奖,此后又在1984年及1989年再次获得“中国名酒”荣誉,成为行业屈指可数的三届中国名酒。

匠心不变好酒弥香


  匠心不仅是对经典的坚守,也有着对创新的探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尽管坐拥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与数百年老窖,全兴却依然秉承创业热情,不断吸收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溶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创新发展风格。
  从上世纪50年代,全兴首次参加四川名优曲酒工艺查定会开始,便与同行交流切磋,查漏补缺,共同进步,并不断总结过往成果经验,形成了“传世水谱、秘制双曲、超长发酵、降度储存”四大独家工艺,夯实了全兴的名酒品质基础。
  全兴的“传世水谱”不仅在对酿酒水质严格优选,更有“一净五水六不同”法则,数百年来一直为业内惊叹。
  当大多数酒选择在规模化的机械制曲中酿造时,全兴酒却沿用古法遵循时令。于三月制出中高温桃花曲;等待三伏之夏制出高温伏曲,不同季节气候按不同比例碾碎混合,以此“秘制双曲”。
  全兴酒90天的“超长发酵”,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至少720个小时,令酒醅得以汲取精华,彻底酯化,孕育生香,赋予酒体圆润浓郁的风格。
  为避免酒分子间的缔和遭到破坏,全兴还创先采用“降度储存”工艺,先将原酒降度,再行储存,让酒与水分子无间缔合,低沸点成分缓慢挥发与演化,成就圆融无碍的口感。

文化浸润首创和润


  从历史中走来的全兴,俨然是一座川酒技艺和文化的丰碑。它积聚了厚重的川酒文化,也在创新与开拓中淬炼了品牌力量,更形成全兴特有的文化属性。
  2013年,全兴酒业经历市场蛰伏期后正式推出“和润型”白酒,成为中国白酒香型上的又一首创。历经650多年的打磨,全兴通过调配五粮、双曲、粮糠及粮曲等关键比例,形成了“清雅、圆润、和顺、悠长”的和润香特色。
  三届中国名酒荣耀加身,650年的技艺传承,元明清三代的珍贵窖泥,还有一句响彻中华的“品全兴万事兴”,全兴美酒的清雅圆润与酒中蕴含的坚定和达观相得益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酒全兴的和润酒香在不同时境里始终如一。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朋友相聚,无论逢年佳节还是寻常春秋,无论月圆还是月缺,借满杯的全兴酒更可从容道出千百年来不变祝福:明月圆,人团圆;品全兴,万事兴。(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