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6 特刊-
A26特刊
  • ·终身教育发展迎来新篇章
  • ·免费 成都欢乐谷多重优惠礼敬教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摇篮到拐杖”全覆盖

终身教育发展迎来新篇章

  8月26日,成都市文化馆新馆,市民在学习弹奏琵琶。 杨涛摄

  ▶▶6,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自20225上线以来,共服务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人次,注册用户680人,以数字化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线下,终身教育同样火热。今年以来,打卡夜校成为不断被提及的热词。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知识的迭代越来越快,但教育并不是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职业和兴趣并行不悖,这也将开启终身教育的新篇章。

多地举办“市民夜校”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8月26日晚,伴随着成都市文化馆的上课铃声响起,李彤戴好专用指甲片,调准弦音、摆正乐谱,沉浸在琵琶奏响的音乐世界中。作为初学者,她时常向身边年长且琴技熟练的学姐讨教,年龄差距在这个教室被忽略,对琴技的探讨是永恒的话题。
  在成都市文化馆总校,开设了线下班103个、线上班50个。街舞、水彩画、古筝、成人戏剧、成人摄影、书法……153门课程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成都市文化馆艺术普及部副主任叶峻嵩介绍,课程设置遵循不同年龄段的需求,“6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准备的课程更多在工作日白天;成年人和青少年,准备的课程更多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
  不只成都,夜校俨然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出圈冲上热搜,浙江省文化馆推出157门课程,惠及学员9万余人次……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文化馆服务人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多个地区文化馆通过举办“市民夜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开展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创新实践范本。

“从摇篮到拐杖” 社区教育覆盖各年龄阶段


  把视线投向成都市青羊区,在这里,商业街社区成立的“爱·读”读书会正在热闹地进行着。每月一次,社区组织家长开展读书活动,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家庭教育的水平,选择共读的书目或是童书、或是家长自身成长的心理学书籍,目的在于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所有教育形式中,最为充分体现教育服务可覆盖“从摇篮到拐杖”各年龄阶段、各类群体的。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卉男看来,社区教育还要不断延展由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构成的办学网络,打通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最后一公里”,实现15分钟可达的社区学习中心规划布局,消除教育服务供给不足的“痛点”,为全民终身学习打通“堵点”,真正把学习资源输送到百姓手中,更好惠及全社会各类人群。

时时可学、事事为学 终身教育指向整体综合发展


  “终身教育的本质是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如今还要加上事事为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表示,我国的终身教育虽然已经搭建起基本的框架,但也面临许多问题。目前,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在狭义的终身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开放教育建设等,对于未来发展的关注还不够,这需要尽快完善终身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
  李家成认为,要将终身教育从关注体系化、结构化等宏观层面转向更加关注基于家庭、社区的微观教育单位层面,凸显家庭、社区的教育价值。再者,要重视数字化转型与基本生活素养的同步,在各地提供的终身教育体系中,要倾向性的注重实用,比如关注中老年群体的数字技能教育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