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7 特刊-
A27特刊
  • ·潜心育人四十载 躬耕教坛铭初心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潜心育人四十载 躬耕教坛铭初心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姜晓萍

陈华

李象远

梁宗安

  ▶▶川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职责的理念,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引领和日常教育管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努力培养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选择了四位从教40年左右的资深老师分享他们的故事,他们不仅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道德修养和人生观塑造上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以坚定的教育信念、勤勉的教学实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真谛。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姜晓萍:
立德树人身教重于言教
  今年,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姜晓萍走上教书育人道路的第40年。谈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姜晓萍说:“这40年里,我最自豪的莫过于看着一代代学生成长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一生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学术薪火的传递中慢慢变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书仅仅是职业,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育人才是事业。”
  姜晓萍在教育教学中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坚持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基本、以能力提升为关键。她特别重视开展课程思政,强调知行合一,道术并重。她认为,公共管理的学生既要学习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的“知”,又要训练公共管理专业实践的“行”;既要领悟体现公共管理专业规律的“道”,也要擅长治国理政的“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学习和探究的动力之源。”姜晓萍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兴趣、启迪思问,激发学生对学问的不懈追寻,体验思问的魅力。老师的责任“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思维、如何创新、如何学习,都是点燃火焰的必然途径。
化学学院教授陈华:与时俱进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
  走进四川大学第一理科楼,严谨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陈华教授的办公室就坐落在第一理科楼中一处安静的小院中。作为一名有着40年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并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的教育工作者,陈华始终坚信,育人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教学则是教师育人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在教学方面,陈华教授一直秉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度。2007年,他提议为本科生开设“有机金属化学与催化”课程,并一直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由于这门学科在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早期并没有适用教材,他就和研究室的几位教师一起编写了教材,为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和系统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陈华教授看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他认为,“化学学院鼓励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培养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一些优秀的本科生毕业时,甚至可以达到与研究生相当的水平。”通过科学实验,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有时甚至会遇到已知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我们实现产业升级的宏伟目标,还有助于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把深奥晦涩的原理用更直观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的热情,使学生愿意更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科研的开拓中。”陈华说。
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李象远:树人育才科学教育需要质疑精神
  李象远教授从教36年,长期坚守本科《物理化学》教学和理论化学基础研究。2009年左右为适应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工作拓展到空天发动机领域,教学中将发动机燃烧和《物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内容讲解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拓宽了学生视野。
  跟随时代发展的几十年间,主流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改变。作为一名教育者,李象远说他信奉的准则首先是树人,即教学生如何做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是育才,教育学生如何做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李象远认为,科研工作,创新是魂,而想象力的发挥和科学批判精神则是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要崇尚科学但不要崇拜科学家,质疑和批判是科学的基本精神,“否定之否定”是基本哲学规律,也是科学进步的基本规律。因此他教导学生查阅文献时,要去挖掘文章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什么事情没有做?什么事情做坏了?他对团队成员和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大胆质疑,敢于批判,干别人不敢干的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象远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人为本、德为先、轻功利、讲奉献。他的教育理念如同一粒火种,点亮了莘莘学子的求学发展之路。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主任医师梁宗安: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教育家精神贯穿始终
  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主任,梁宗安一直记得,在4年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获得先进个人的他,在获奖名单中看见自己学生的名字时内心涌动的自豪。“看见学生能以专业知识践行医者仁心,这是对我这个老师的最大肯定。”梁宗安说。
  从医近40载,梁宗安总说,救人育人,都是他的职责。今年教师节前夕,他重温教育家精神的内核。在他看来,完整的医学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从学校教育开始到退休,学习贯穿一生,是一项终身教育,教育家精神则是贯穿始终的引导。
  “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发挥该有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梁宗安会一遍遍告诉学生,专业是立身之本,而医生的专业就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照护,最大限度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很多医学生对职业最初的认知就源于老师,所以医学教育看重言传身教。”对于梁宗安而言,不管是急难险重时挂帅出征、奔赴一线,还是门诊时尽量看得慢些,将时间留给患者,抑或是为病人提供的一点一滴的帮助,这些是他的医者本能,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40个教师节来临,梁宗安将教育家精神抄写在了笔记本上,然后继续埋头于救人育人中。这份忙碌,他乐在其中。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朱珠
  见习记者 周晓凤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