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4 特刊-
A44特刊
  • ·站好最后一班岗 让天府七中焕发“二次生命”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折腾校长”陈刚:

站好最后一班岗 让天府七中焕发“二次生命”

天府七中校园鸟瞰图。

陈刚被选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的第57棒火炬手。

  

▶▶光飞逝,陈刚即将迎来第40教师节,今年是他教育生涯的第42年头。陈刚,现任天府七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天府七中党委书记、校长。在第40教师节来临之际,他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倾注42光阴,成就了一大批学生和教师,没有辜负三尺讲台,感恩每一段经历。”
9年办4校“折腾”的背后是不断尝试与突破
  1982年,陈刚中师毕业,走上了乡镇中学的三尺讲台。后来一路做到了县中学的副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2003年,他辞去副局长职位,到成都做一名普通教师,这让身边人都惊讶不已。“我还是更喜欢在学校里工作,与老师和学生们待在一起。”谈及自己当年的选择,陈刚说,“只有在教学一线,我才更能感受到培养莘莘学子的那份满足感和充实感。”
  2009年,陈刚的教育生涯迎来重要转折,他临危受命,被派到都江堰负责领办汶川地震后重建的七一聚源中学、八一聚源高中。2011年,陈刚又被派遣到金牛区,创办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然而,在2016年7月,陈刚却做了一个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离开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到天府新区筹建天府七中。不少人问他,到底为了什么?陈刚也在心中不断地叩问自己,是转战再超越,还是继续躺在舒适区享受胜利的果实?陈刚思虑再三,最终抛下所有思想包袱,迎难而上,欣然赴任,担起建设“天府教育”品牌的使命,筹建天府七中。
  9年时间创办四所学校,“折腾”似乎成了陈刚的标签。但他看来,“折腾”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尝试与突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不断创新,能在教育沃土里不断描绘自己理想的教育蓝图,这是作为教育人的情怀和使命,也是一次次的自我挑战。”
  七一聚源中学、八一聚源高中的特殊办学经历,让陈刚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观点、育人方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洗礼;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在他带领下,建校仅5年就发展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高中和成都市领航高中学校,对提升当时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水平和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天府七中经过7年的“成长”,也早已经跻身名校行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成绩广受社会认可。
首创体育毕业证坚持体育是学校第一学科
  在教育生涯中,陈刚获得过诸多奖章和头衔,但有一个荣誉,在他心中占据着特别的位置。2023年,陈刚被选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的第57棒火炬手,这是对他长期重视并坚持体育教育的一种肯定。
  2009年,他领命聚源中学的重建工作,这是地震中伤亡最严重的一所学校,他一到达就感受到了笼罩着整个校园的特殊气氛。体育,是他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他开始组织师生们每天早上和课间跑步锻炼,铿锵有力的步伐和嘹亮口号声,成为聚源镇的一道风景。“体育不仅强身健体,更可以提振人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开始变得活泼了,苦难留下的伤痕在慢慢地愈合。”
  聚源中学的三年,也是陈刚人生中宝贵的一课,从那以后,他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陈刚在其一手创建的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首创了“体育毕业证”,设计体育学分,规定“学生必须要完成一定的体育要求才能获得毕业证”,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受到不少质疑。但实施下来的效果,令陈刚本人都感到惊喜,“学生们的身体变健康了,学校的风貌也变好了,所有学生也都顺利毕业。”
  在天府七中,陈刚仍然把体育视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们需要在基础类、专项类、综合类三个类别的体育课程拿到足够的学分才能过关毕业;学生们每周有12.5节课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更有多达三十余种项目可以选择,包括马术、高尔夫和台球等;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学校也不多做限制,都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达到人人参与的目标。
  如今的天府七中校园,体育精神早已印刻进学生们的骨子里。“体育校长”也成了陈刚的另一个醒目标签,2020年9月,陈刚还获得了全国蔡崇信公益基金会首届“以体树人”十佳杰出校长殊荣。
  陈刚坚持认为,运动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必须给予尊重,体育锻炼其实并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反而会激发学生的活力,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子们种下一颗体育的种子,终有一天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站好最后一班岗让天府七中能够持续进步
  陈刚是一个较真的人,从2017年9月天府七中开校,到如今跻身名校行列,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仰,并得到很好的印证。“要为信仰而行动,要用一种温暖的情怀去做好教育工作。”在陈刚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永远是最突出的中心。天府七中所有的教育管理架构,都围绕这样一个中心设计构建。
  陈刚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聊起最近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前段时间,由于生病住院,他有近一周左右时间未到学校里工作,“没想到有学生特别关心我,特意去问其他老师我去了哪,最后还通过老师的手机给我打视频电话,硬是要见我一面才罢休。”陈刚与学生之间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为了让孩子们在体育节上收获惊喜,30℃的大热天,他穿上棉袄似的“大白服”和孩子们互动,还收获了“大白船长”的外号;他还会亲自下厨,给表现优异的学生做一碗“船长面”,以示奖励;他在校园里设置“大白信箱”,耐心地阅读信箱里的每一段只言片语……
  陈刚认为,校长是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服务者。校长应当是新时代教育的“大先生”,引领学校办学方向,丰富校园文化,主动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此外,校长应该在办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的需求和疑难问题,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做好服务支持。“不要让学生害怕校长,要让学生亲近校长。”
  “要读懂学生、读懂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底盘稳、善创新的时代新人。”这是陈刚在教育实践中坚守的理念。从领办七一聚源中学和八一聚源高中,而后又创办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和天府第七中学,陈刚希望通过自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服务于更多的学生发展。
  如今,陈刚十分欣慰地看到,在天府新区各类政策支持下,通过7年时间的发展,天府第七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而他作为教育“创业者”,也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优化学校综合治理体系、课程改革中。谈到自己接下来的规划,陈刚坚定地表示,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程,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让天府七中能够再次取得突破,焕发‘二次生命’,让它的进步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本版图片由天府七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