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少年派-
A13少年派
  • ·立冬就真的入冬了吗?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立冬就真的入冬了吗?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地侗族群众有在立冬前后赶制腊肉、腊肠、腊鸭等腊味食品的传统习俗。

2023年11月8日立冬时节,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苏外(连云港)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包饺子,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11月7日立冬,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小李庄村,菜农在田里收获白菜。

  11月7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那么,是不是立冬这一天来了,我们就进入冬季了呢?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立冬并不意味着就入冬了。

1
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准备休养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立冬之后,气候开始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过渡。北半球的太阳光强度逐渐减弱,但由于地表还剩下一些夏天储存的热量,所以初冬时期通常不会很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状态,动物也在立冬时开始准备冬眠。人们则在立冬前后将农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为过冬做好准备。
  关于入冬,主要有两种判断方法——“节气法”与“气温法”。节气法界定的入冬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的起始。气温法界定的入冬以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至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

2

气温法确定入冬被广泛应用

  实际的气温变化,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冬季的寒冷特征。因此气温法更加科学,在气象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立冬并不代表入冬。
  并且,由于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因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及每年具体的天气状况而异,有些地区较早入冬,有些地区较晚入冬,还有些地区则介于两者之间。比如,东北大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温下降较快,因此平均入冬时间通常较早。特别是一些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如大兴安岭等地,可能在秋季末就已经入冬。
  再如,新疆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因而入冬较早。北疆地区在11月上旬入冬,南疆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入冬;而西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入冬亦较早。不过,这些地区的平均入冬时间也往往受到每年天气状况的影响。又如,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南,气温下降较慢,因此平均入冬时间较晚。这些地区的平均入冬时间往往在小雪节气之后,甚至更晚。特别是在一些低纬度地区,如海南岛等地,可能全年无冬。
  有些时候,还要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来定,比如一次寒潮来袭,当地出现大范围的降雪降温天气,入冬的时间会因为此次天气过程而提前,所以说立冬并不代表着就是入冬了。

3

我国各地立冬习俗各不同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在北方,立冬的习俗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会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在南方,立冬时人们会吃些热量较高的食物进补,比如广式火锅。江浙一带进补的食材则是以鸡鸭鱼肉为主,如姜母鸭、糖醋鱼等。
  在浙江绍兴,立冬的习俗是酿黄酒。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
  在福建漳州,立冬的习俗是舂(chōng)制“交冬糍”。人们将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它慷慨的给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刘承源 综合科普中国、上游新闻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