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杂交水稻良种是如何“出炉”的?
  • ·招标公告
  • ·四川家电以旧换新申请突破400万台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 ·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杂交水稻良种是如何“出炉”的?

走进西南最大制种中心探寻农业“芯片”里的秘密

邛崃市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全自动生产线。杨博摄

  

守初心 强“四力”助发展


  随着今年秋粮丰收落幕,制种育种工作也已同步展开。被称为农业“芯片”的种子,要经过怎样的筛选和培育,才能从万千种子中脱颖而出成为良种呢?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邛崃市的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制种中心天府现代种业园,揭秘优良种子是如何出炉的。

万里挑一的良种要经历脱壳、风筛、光选等程序


  走进种子全自动加工厂房内,数台几米高的机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制种中心负责人舒建超介绍,这些机器就是全自动生产线,包含种子精选加工和包装线。
  “制种的第一步,种子要从这个料仓中进入生产线。”他指着4个巨大的桶装机器介绍。随后种子顺着传送带依次进入脱壳机、风筛机、比重机等。
  其中,风筛机通过吹风,清除种子表面的灰尘,等于给种子“洗个澡”。比重机是选种子最重要的一步,不同的种子根据重量、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机器通过摇晃、抖动,将“健康”和“肌肉发达”的好种子分在一边,而另一边则是“不合格”的种子。这些“不合格”种子不会浪费,可以用来做蘑菇培养基等。
  如果要制造高附加值的种子,比如亲本种子,也就是种子“父母”,就要用到光选机,给种子做个“日光浴”。亲本种子要求非常高,在光选机内通过光照,看种子颜色是否一致、充实度是否一样、光透性如何等,来选择出最好的种子。
  

采用自动化生产线 4名工人一天制种15000公斤


  自动化制种和传统制种有何不同?舒建超介绍,自动化制种效率更高、选出的种子质量更好。如果农民买到不好的种子,可能不发芽或者长出的水稻不好,会影响当年的收成。
  除了种子精选加工环节,包装环节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种子经过筛选后,机器会自动称重、打包,同时电脑会记录,保证每一袋种子都能溯源。最后机械臂将打包好的种子分装,整个制种流程也就完成了。
  舒建超介绍,这个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制种中心,目前全程实现了90%以上的自动化。这条生产线一天可以制种15000公斤左右,只需4人就能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如果传统制种的话,一个人一天制种不到1000公斤,要完成现在一天的产量,至少需要15个工人。

设立1.5亿元种业基金支持制种产业创新发展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保障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稳产高产,离不开“天府良种”。
  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邛崃市2013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续三轮获批国家级制种大县。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8万亩,制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年产杂交水稻种子约620万公斤。下一步,成都还将锚定“打造中国西南种业硅谷”目标,全力服务保障天府现代种业园、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等“国字号”科创平台高水平运营,因地制宜培育专精特新种业链主企业,高质量打造水稻、玉米等种业集群,集成推广主导优良品种,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
  那么,作为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邛崃如何推动制种产业创新发展?
  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强化制种基地管理,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队伍,保证制种区域土地原则上仅用于水稻制种生产。其次是强化制种人才培育,开办省内首个种子学校,设置法律法规政策、农作物栽培、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等课程10余门,通过学徒制方式培养制种人才,完成60余户制种大户技术培训。在金融支持方面,设立西南首只1.5亿元规模的天府种业基金,为首批10家入孵种业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支持。此外,还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出台制种激励措施及保险补贴管理办法,招引种业企业入驻邛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博见习记者周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