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少年派-
A13少年派
  • ·袋鼠妈妈有个神奇的“育儿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袋鼠妈妈有个神奇的“育儿袋”

神奇动物奇在哪儿12

袋鼠母子。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2020年7月28日,新加坡动物园,一只古德费洛的树袋鼠幼崽从妈妈的袋里冒出头来。 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2019年4月17日,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动物园,一只新生的红颈袋鼠幼崽待在妈妈的育儿袋中。 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袋鼠妈妈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就是为了为了保护乖乖……”小袋鼠能够安全成长,儿歌里袋鼠妈妈的“育儿袋”可立下了大功劳。
  袋鼠有着“拳击冠军”的称号,拥有令人羡慕的“肌肉”,还长着一张“一看就不好惹”的脸。你敢相信吗,它们刚出生的时候,还不足1克重,像一颗小小的软糖。
  大家都很好奇,袋鼠妈妈的“育儿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1

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长啥样?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能钻进袋鼠妈妈的袋子里会是什么体验?摸摸你们的手腕内侧,感受一下那里的皮肤。袋鼠妈妈的袋子里面就是这种触感,它们口袋内部可不是毛绒绒的,而是非常柔软的皮肤,和人类手腕内侧的皮肤质感差不多。从温度上来说,“育儿袋”里的温度刚刚好,维持在40.5℃左右,和袋鼠妈妈的体温差不多。
  “育儿袋”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为小袋鼠打造一个温暖、安全且舒适的成长天地。小袋鼠出生时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光秃秃的,连眼睛和耳朵都还没长出来。在这样脆弱的阶段,它们全靠妈妈的乳汁来汲取生命所需的营养,获得抵御疾病的免疫力。
  袋鼠妈妈的“育儿袋”内,长着能够为小袋鼠提供充足乳汁的乳房。更神奇的是,它还能随着小袋鼠的成长阶段,精准调节乳汁的成分和量。比如,刚出生的小袋鼠,它们需要的是高蛋白、高脂肪但低糖的乳汁;而随着它们逐渐长大,乳汁的成分又会转变为高糖、低蛋白和低脂肪,以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
  此外,“育儿袋”还是小袋鼠的“保护伞”,帮助小袋鼠阻挡外界的寒冷、干燥、风沙、紫外线,甚至是寄生虫和捕食者。育儿袋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恰到好处,表面还覆盖着一层细腻的毛发,能有效阻挡外界的刺激。这个袋子还能够随着小袋鼠的大小和数量自由伸缩。

2

宝宝能在“育儿袋”里干啥?

  刚出生的小袋鼠,体重之轻,连1克都不到!这是什么概念呢?想想我们平日里吃的鸡蛋,一个就重达50到100克。换句话说,小袋鼠的体重还不及一颗鸡蛋的1/50。
  而且,这个小生命还是个“早产儿”,就像一颗急于来到这个世界的“小软糖”。一出生,它们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依靠自己那尚未发育完全的前肢,摸索着爬进妈妈的袋子里。袋鼠妈妈在孩子出生前,会低头用舌头舔舐(shì)自己腹部的毛发,为宝宝铺设一条通往育儿袋的“道路”。
  一旦进入妈妈的“育儿袋”,小袋鼠便开始了舒适生活。在这里,它们被妈妈的体温紧紧包裹,只需喝着奶、睡着觉,就能慢慢长大。
  在最初的5至6个月里,袋鼠宝宝会全天候待在“育儿袋”中。在这里,吃喝问题解决了,排泄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呢?别担心,袋鼠妈妈自有妙招。有时,它会将整个头伸进口袋里,用舌头轻轻刮去宝宝周围的尿液、粪便和污垢,保持育儿袋的清洁。此外,育儿袋的皮肤表面还会分泌一种含有抗菌物质的黏液,有效降低宝宝生病的风险。
  经过5至6个月的“闭关修炼”,袋鼠宝宝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开始将头探出袋子,窥探外面的世界。袋鼠宝宝慢慢长大,袋鼠妈妈的育儿袋逐渐变得狭小。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有趣的画面:袋鼠妈妈的袋子里,露出一个小脑袋和一对小爪子。此时的育儿袋,已然从最初的“全方位育婴房”,变成了“敞篷婴儿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综合澎湃新闻、上海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