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少年派-
A14少年派
  • ·黄山奇松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黄山奇松

◎北京市第171中学初二6班 王甲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读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写的《漫游黄山仙境》,那时我便对这座享誉中外的名山充满向往,更对驰名中外的黄山奇松仰慕已久。后来,我在央视新闻上看到“黄山松迎来花期、千年迎客松开花”的报道,更增添了黄山奇松在我心中的魅力。
  终于等到假期,爸妈答应带我去游黄山,这让我激动不已。
  黄山,我来啦!黄山松,我来啦!
  来到山脚下,我举目远眺,峰林如海,奇松俊拔,心中对黄山顿生雄伟壮丽之感、气势非凡之叹。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所以起名黄山,阮籍、王维、李白等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都曾以黄山为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禁为黄山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啧啧称奇。
  沿着盘山道蜿蜒而上,满目都是郁郁葱葱的黄山松,有的成行成片如整齐方阵,有的独立悬崖似瞭望哨兵,一棵棵青松忽直、忽横、忽立、忽卧,真是无树不松,无松不奇。望着迎风挺立的黄山松,我不由想起陈毅元帅的那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一路攀行,我们终于来到了玉屏峰,那株闻名于世的迎客松就在我眼前。我走上前仔细地端详。迎客松深深地扎根在石缝中,它一侧紧贴着岩石垂直生长,另一侧松枝则向阳蓬勃伸展,好似一位热情好客的朋友张开臂膀欢迎天下宾朋。细细打量,它粗糙的外皮上印刻着岁月痕迹,但它依旧傲然挺立,“锋棱瘦骨成”正是它最真实的写照。我站到旁边与它并肩而立,一起眺望远处层层山峦。我看到在黄山的巨石夹缝里、绝壁断崖上、山下原野中,处处屹立着黄山松的身影。黄山松并不像在别处见到的松树那样林木紧挨,而是一棵棵独自挺立、向阳而生,每一棵黄山松都是那样的坚毅、勇敢、向上。
  来黄山前,我心里带着两个疑问:黄山纵然雄伟,难道不怕暴雨侵蚀、狂风劲吹吗?黄山松固然坚强,难道不怕炎炎烈日、雨雪风霜吗?当我登顶黄山,看到黄山松时,我悟出了答案:
  黄山不怕,它由坚硬的巨石堆起,不惧风雨,屹立千年;
  黄山松不怕,它扎根巨石深处,无畏暑寒,向往阳光。
  石立青松立,山生青松生,石松不离,松石同荣。风雨再猛烈、寒暑再难熬,黄山岿然不动,黄山松傲然挺拔。
  下山的路上,我总是忍不住回望那气势磅礴的黄山、那坚韧不拔的黄山奇松。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像它们一样,珍惜每一寸光阴,拼搏每一分时光,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迎风奋发,努力做一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评语


  文章描写了黄山与黄山松的特点,语言优美,感情自然流露。文中诗句表达贴切,有种散文的诗意。作者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一种力量,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黄山、黄山奇松带给人的那种震撼。

(指导教师:北京市第171中学初中部 孟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