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成都街头高价售卖的“冻梨”是假货?
  • ·国产手术机器人进入爆发前夜
  • ·四川封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红十字宣传品牌打造(第二期)执行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加速打破“达芬奇”神话

国产手术机器人进入爆发前夜

  11月28日,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远程手术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和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的配合下成功完成,这是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医生通过控制机器人精准操刀,在腔镜手术、血管介入手术、口腔手术、骨科手术等操作中,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成功完成手术。
  近年来,聚光灯下的顶尖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和熟练应用,并进一步验证了手术机器人市场需求和前景。在相关政策促进下,国内企业加大投入,国产手术机器人迅猛发展。近日,记者走进成都本地相关医疗装备企业,探访手术机器人发展趋势。

成为医生“左膀右臂”手术机器人加速国产商业化


  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市,开创了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已有超过400台手术使用达芬奇机器人。但“达芬奇”在中国市场每台售价高达3000万元左右,且每年收取的耗材维护费用也居高不下。
  在此背景下,复星医药与美国直观医疗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直观复星,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现国产化。今年进博会期间,直观复星宣布首台国产达芬奇机器人将装进民营医院。
  过去5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迅速崛起,微创机器人、天智航等多家公司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12月6日,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全球第100例注册临床手术。据了解,这一国产化手术机器人价格只有“达芬奇”的三分之一左右。
  与此同时,位于成都高新区AI创新中心的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天府锦城实验室“强强联合”,同步开展28款医疗器械研发,其中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等,正在进一步等待临床应用。

导航定位尤为重要精准规划让医生不走“弯路”


  手术机器人本质上是手术辅助工具,协助医生完成术中定位、切断、穿刺、止血、缝合等操作,但仍然需要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来指导和控制。不难看出,手术机器人和辅助驾驶之间有着微妙关联,外科医生就像驾驶汽车一样,操作精密的机器人手臂,因此导航定位尤为重要。
  比如在口腔种植领域,高精度的“导航”基于患者的目标位置和患部结构,精准规划路径和角度,可以让医生不走“弯路”,并更加精准、安全、高效地完成手术。
  11月28日,记者在方田医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一台牙科治疗机,但这并非一台简单的仪器。公司创始人田怡然告诉记者,其搭载了TARS手术系统,是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全流程数字化治疗体系,并首先运用在种植牙领域。
  “传统的动态导航非常耗时,需要数十分钟,通过机器视觉的方式和空间算法的简化,导航只要秒级就能实现自动配准。”田怡然说,在医生无菌环境操作的同时,可以戴上头显设备,通过混合现实解决其手眼协调问题。目前方田医创的第一代设备预计明年开始销售,第二代设备已在加紧研发。

巨大投入背后推动医疗资源的平等分配


  手术机器人真正走进手术室,在有充分技术积累的前提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撑。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淼坦言:“比如心血管介入机器人的研发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立项到拿证,顺利的话至少需要5年时间,投入资金预计在5000万元以上,涉及的技术学科非常复杂,最终临床试验也要不断进行迭代。”
  巨大投入背后,手术机器人解决的不仅仅是医疗精准化的难题,同时也在推动医疗资源的平等分配。田怡然认为,自主研发把成本压到最低,同时可以让城市与偏远山区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治疗服务。
  “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在国内虽然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矛盾。将优质医疗技术送达偏远地区,手术机器人可以弥补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孙淼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