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歌迷最期待的依然是优质“现场”
谭咏麟演出照(资料图)。主办方供图
日前,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评选正式开启,聚焦文化与娱乐两大领域,将形成年度七大榜单,分别为:剧集榜、电影榜、综艺榜、音乐榜、文博大事件、十大好书榜、十大作家榜。本期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音乐。
在今年的音乐榜单发布前,让我们先来看看音乐领域的重要板块——演唱会在今年有哪些新的趋势,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截至记者发稿时,2024年全年演出销售票房已经达到216亿元,音乐类演出以92.5%的市场份额显示出绝对优势,而全国演唱会票房又占音乐演出中的大头,票房高达179亿元。对比2023年,这项数据是惊人的,2023年全年演出销售票房仅123.92亿元。从地域看,今年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四川包揽演出票房TOP5,观演高潮分布在每一个大小假期。
从年初的《繁花》带着一批时代金曲出圈开始,情怀成为今年的关键词。去年,伍佰以黑马姿态掀起演唱会的全民狂潮。今年,这股“怀旧风”吹到了刀郎的身上。从成都到澳门,刀郎演唱会的黄牛票价一度被炒到近4万元一张。有歌迷甚至从国外打飞的回国观看,一大批已为人父母的歌迷泪洒现场。
当家长开始想看演唱会,门票成为“尽孝硬通货”,许多年轻人不仅要给自己抢票,还要帮父母抢票。无独有偶,谭咏麟《卡拉永远OK》网络爆火,连带着演唱会水涨船高,成都场3.5万人大合唱,其中60%的观众是男性,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情怀类演唱会或许与KTV的没落有关,“现在大家已经不怎么去KTV了,演唱会就变成了另一种KTV现场,让大家能一起唱歌、抒发情绪、缅怀青春。可以说,情怀类演唱会承担起了以前KTV的某些功能,提供的是情绪价值。”
演唱会市场的爆火每年带来不一样的问题。自2023年开始实施强实名制之后,黄牛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而今年比较明显的问题,则集中在层出不穷的“退票”事件上。
11月2日,江西宜春举行的音乐嘉年华中,观众称王心凌实际演唱的曲目与宣传严重不符,歌手更提前退场,观众齐喊退票;还有近期发生的伍佰摇滚歌剧“退票”事件,因观众对演出内容理解上的偏差,以及营销号的大肆引导,导致买票进场后“大失所望”,于是要求“退票”。
另一方面,消费者退票难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今年依然形势严峻。《2023年中国演出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影响观演满意度的主要原因”中,就有霸王条款和退换票问题,不满意的观众高达40%。
此外,今年“拼盘”型演唱会成为众矢之的,连连被“骂”上热搜,“拼盘演唱会,看不得”,也成为今年大家一致的评价。
相较于2023年,今年演唱会市场明显更加火爆,“演唱会+文旅”持续让“流量”变“留量”,各地文旅部门也屡出奇招,票房节节攀升。
《新白娘子传奇》演唱会期间,江苏镇江文旅宣布凭演唱会门票可以半价游景区;张信哲演唱会湖北宜昌站,文旅部门联动多个景区推出凭演唱会门票免费游等优惠政策;福州张杰演唱会前,各个景区联动宣传,为歌迷提供便利,吸引更多消费。
太原做起了“歌迷之城”,当地文旅从设计伴手礼、安排接驳车,到联动多个景区凭演唱会门票免费游览,一应俱全。今年9月,坎耶·维斯特世界巡回演唱会海口站,首场观众近四万人,岛外观众占比超过95%。
面对文旅型演唱会如火如荼的场景,也有歌迷和消费者对这类演出能否兼顾高质量产生了隐忧。而随着演唱会行业进一步规范,观众对演唱会的选择更多,期待也更高了,这无疑加速了演唱会市场的优胜劣汰。
一场成功的演唱会是对演出主办方、艺人团队、演出内容、落地执行、安保措施、销售策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一些“用力过猛”的举措,也难免让消费者产生“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
例如今年被称为“断眉”的查理·普斯巡回演唱会海口站,当地文旅还对购票观众推出了免税店优惠折扣政策,但场地、设备和整体音效却遭到观众一致“吐槽”,一些长期“追”演唱会的观众也发帖称,“优惠政策倒是多,但歌迷最期待的还是优质的现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