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读研究生 舞蹈梦还在成长
2010年10月9日,成都大慈寺门前,10岁女孩姚启凤在路灯下练芭蕾。朱建国摄
2010年10月,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拍摄采访的这篇《无钱上培训班,10岁女孩路灯下练芭蕾》的报道感动了无数读者。
2024年12月,朱建国与正在川音舞蹈学院读研的姚启凤再次合影留念。
华灯初上,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排练室里,姚启凤对着镜子,比划着川剧的一招一式,琢磨着如何把这蜀风雅韵融入到她的舞蹈编排中。
14年前,姚启凤在路灯下跳舞的一幕感动全国。
那是2010年10月初的一个雨夜,昏黄的路灯灯光投射在成都大慈寺小广场上,无钱上培训班的姚启凤,在父亲的帮助下,将广场护栏当作练功房的把杆,苦练芭蕾基本功。这一幕,正好被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用相机记录下来。
命运的齿轮由此转动。得到慈善组织的捐助、多名芭蕾舞专业人士抛来橄榄枝、走上央视舞台、在亚太电影奖闭幕典礼上和昆士兰芭蕾舞团同台演出……姚启凤说,“从那时起,舞蹈的大门第一次真正向我敞开。”
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看似偶然的背后,有一个普通女孩对心中梦想的执着、奔赴,也有一个记者对身边冷暖的感知、传递。
至今,姚启凤仍清楚地记得14年前那个秋日的夜晚。
当时,天上飘着小雨,一心想要练习基本功的她又来到了家附近的大慈寺门前。铺上捡来的垫子,以广场护栏为把杆,以路灯为舞台灯光,10岁的姚启凤一遍一遍练习下腰、劈叉、平转等动作,偶尔,路过的行人会驻足观望一番。
这一次的观众中,有华西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朱建国。“我几次路过,都看到这个女娃娃在那里练功,直觉告诉我,她背后有不一样的故事。”当晚,朱建国拿着相机,拍下了姚启凤在路灯下练舞的照片,刚拍了一张,却被女孩的父亲姚永中阻止了。交谈中,朱建国得知,这个热爱芭蕾舞的小女孩家境贫寒,父亲拿着低保,母亲在商场打短工,她没钱上舞蹈培训班,只能通过DVD自学,没有场地练功,就在广场上自己练习。
接下来几天,朱建国每晚蹲守在广场上,挖掘女孩路灯下练舞背后的故事。他走进女孩一家“蜗居”的老房子,拍摄记录更多细节:捡回来的舞鞋、摞起的奖状……为了避免单一信源“编故事”的风险,他还找到社区进行核实。
“我想通过报道帮助启凤实现她的舞蹈梦。”朱建国对姚永中说。但要不要让女儿的事情见报,姚永中犹豫了好几天。他怕给女儿招来非议,产生负面影响,更自责没能给女儿更好的环境,但最后他同意了,他的心愿很简单:“如果有个老师看到报道,觉得娃娃可以栽培,愿意给她免费上课就好了。”
2010年10月18日,华西都市报推出《无钱上舞蹈培训班10岁女孩路灯下练芭蕾》的报道,当天便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只全省、全国,还有美国、加拿大的越洋电话打来,希望帮助这个坚韧又懂事的小女孩圆梦。
14年后,姚启凤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来形容当时这篇报道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成都资深芭蕾舞教练主动发来邀请,希望免费吸收姚启凤为自己的学员,并赠送她全套崭新的练功服和练功鞋;中国舞蹈
家协会特别指派工作人员来到成都,对姚启凤的舞蹈援助做了初步规划;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决定,每年资助5000元用于姚启凤的舞蹈培训,直到她上大学……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姚启凤说,自此,她频频飞往全国各地,在各大卫视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登上中央电视台,和“芭蕾公主”侯宏澜共舞。她还受邀到澳大利亚,在第五届亚太电影奖闭幕典礼上和昆士兰芭蕾舞团同台演出芭蕾《向舞之梦》……“对我来说,也是从这个时候,舞蹈的大门真正向我敞开。”姚启凤说。
从路灯下到国际大舞台,亲眼看了外面的世界,姚启凤想要学的更多了。“从舞蹈中感受到了真正的乐趣,我要一直坚持这条路。”姚启凤特别谈到了对她影响颇深的邓平兰老师,“当年报道后,很多老师联系了我,其中就有邓老师。我在她那里免费学习舞蹈6年,因为她,我爱上了古典舞,也感受到了舞蹈在编排过程中的魅力。”
每次接受采访,被问及未来的梦想,姚启凤都异常坚定:当舞蹈家。“从8岁选择学跳舞,我的梦想就没有变过。”她说。
2024年6月,姚启凤收到了川音舞蹈学院发来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未来3年里,她将以舞蹈创作为研究方向,续写自己与舞蹈的故事。
从最初被报道,到受到各界关注和帮助,再到一路升学,向着梦想迈进,大家都觉得,姚启凤是幸运的。但在聚光灯之外,这条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高三时艺考失利,对我打击挺大。”失败的经历,让姚启凤意识到,自己的个子在舞台上没有优势,是不是该放弃?有三个月的时间,姚启凤选择与舞蹈“隔离”,“最后发现自己放不下。”也是这一次,姚启凤冷静下来,平衡内心声音和客观现实后,她选择了舞蹈编导专业。
在大二时,姚启凤尝试编过剑舞,照搬教材上的动作让她觉得“空洞”。能不能找个地方采风,让每一个动作有属于自己的表达?大四的寒假,她独自一人跑到峨眉山拜师,潜心学习了两套基础剑法。
这一次,靠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舞蹈再一次为她打开了新的大门:“四川这么多传统文化,我想好好利用起来,通过武舞、戏舞融合,把它们搬到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除了平时上课、周末勤工俭学外,每周有两天,姚启凤会坐近两个小时的地铁,从新都到温江学习武术。
在姚启凤看来,14年前,朱老师以镜头为载体,讲述了小小角落里她的故事,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如今,她想以舞蹈为载体,让四川本土文化有不一样的表达。
2024年12月18日,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前夕,再度见到当年拍摄自己练舞的记者朱建国,姚启凤难掩激动。
朱建国的电脑里,特意给姚启凤建了一个文件夹,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表演视频,从2010年至今,一直记录、见证着姚启凤的成长点滴。这次见面,两人还聊起了未来关于川剧舞蹈化呈现的话题。姚启凤当场决定,邀请朱建国观看她两年后的毕业汇报表演。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