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云南之前,从未想过山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想象过石林千嶂叠翠的壮丽,感慨天地灵气,欣赏与之交融的文化底蕴;盼望过澄澈如蓝玉的洱海,风和水鸟久久盘旋;预见过雨落青石板,花鲜妍,果清爽,一缕夜色安稳挂在古镇屋檐。
更有那诗里的滇池、歌里的玉龙雪山让人沉醉……
然而,行游之后最令我铭记的,梦里重相见的,却是那不被附加任何景点名称的,云南随处可见的山峦。
天气好的日子,挑一处清幽之地,最好有水有花草,静静地慢慢地欣赏,是认识云南最好的方式。首次跨越千里探访云南,我们最终选择了最高效的路线。行程跨越昆明、大理和丽江,时间紧而“任务”重,常常有些走马观花的感觉。
所幸,我们奔赴下一站的车程,永远不是苍白无趣、毫无意义的。因为窗外,永远伫立着山。
我生长在山东,我见过山吗?那当然。诸城有苏东坡《超然台记》记载过的常山、马耳山;泰安更是五岳之首泰山的所在地,泰山的“一览众山小”我曾用双足体会。
但云南的山不同。
我单知山高,却不见能将百里云海横亘腰间的山;我单知山绵延,却不见起伏无尽头、满目浓烈黛青的山;我单知山雄浑,却不见磅礴伫立如雷霆,令人心生畏惧的山。山是云南的主角,我是山波澜壮阔故事里的无名配角,一遍遍崇敬地欣赏地目视山峦。
云南地势高,从昆明一路到丽江,海拔渐渐升高,在这样的地方,抬头看去,感觉与天的距离显著缩减。
这时,一个问题就很值得思考——山和云是什么关系呢?
在我的家乡,总是山是山,云是云,二者互不打扰。幼时喜欢贾岛一句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神秘里带着清雅,有超凡脱俗的味道。可我见过的山都蹭不到云脚,尤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万物袒露,连影子都没有。此山坦荡,不见云深,隐者想必是不乐意待的。
云南就不一样了。山众,云盛。大理的云和山,是恰恰好相接的程度。云层层叠叠,铺展在碧空;山连绵不绝,伫立在远处。与山顶交接之处,云格外厚实,如滚滚而来的奔马,有将此山吞没的气魄。它们长久地对峙着,云冲不过山的广阔,山躲不过云的澎湃。
山与云,在这片被称为彩云之南的土地上,永远周旋,奠定了属于云南的气象万千。
面对山,我这异乡来客只能浮于表面地眼观。对于云南本地人来说,山是包容的,又是慷慨的。带我们一路穿行的向导是本地人,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用一口带着浓浓云南味儿的普通话,描述他心里的高山。
谈起山,云南人总是骄傲的、自信的。他们与山一样,清楚了解自己拥有怎样的广博与丰富,所以不紧不慢地与山生活在一起,和自然结友。
作为游客的我是匆忙的,但当我认识了云南的山,熟悉了云南的口音,见到了许许多多云南人的笑容,我就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也有了和自然细细聊天的能力。
远观而未接近,我与云南山的缘分浅浅停留。在很多次遥望后,我回到了地势平坦的故乡。云南重塑了我对山的想象,加深了我对山的向往。山的形象与气质将永远停留在我的心里,生发出许多思绪与感慨。或许在未来的某天,我也有登山的可能。探索那片宝地的收藏,回应这份持续很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