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诗人、四川大学教授向以鲜:
1月14日,封面新闻联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写给杜甫的三行情书”活动启动。活动邀请“杜迷”们写下“三行情书”,抒发对于千古“诗圣”的真实情感。为给广大游客和观众带来春节假日新体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特为此次活动准备了700张春节参观券。只要提交写给杜甫的“三行情书”,就能参与抽奖,有机会在春节假期免费游杜甫草堂。
活动消息发出不久,著名诗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向以鲜教授,就给记者发来他的三组“三行情诗”。第一组这样写道:“我曾一字一句背诵你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篇/把本应该去热恋的,两年黄金般灿烂的韶华/全部,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给了你”;第二组:“一读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青春,热血与兄弟/古老的嫉妒火焰,便开始在我心中舒卷,蔓延,那一刻/多么渴望成为诗歌双曜的仆人,或李白杯中一点绿蚁”;第三组是“而今我老了,还将继续老下去,老下去/老得生无所恋,死无所惧,唯一舍不得放下你的诗/你的爱和痛,你牵挂的苍生,你赞美的骏马、雄鹰和凤凰”。
如此快速地写下如此深情的诗行,除了向以鲜本身是个写作快手之外,也跟杜甫其人其诗对他的深刻影响有关。1983年秋,向以鲜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硕士,主修唐宋文学,杜甫的诗是他的专业课程内容。向以鲜在诗中所写的“我曾一字一句背诵你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篇”,并无夸张成分。
把1400多首诗歌全部背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并不是第一个这样蛮干的人。晚清大思想家康有为就能一字不遗地背诵杜甫全集,这件事被他的学生梁启超记录在《饮冰室诗话》之中。”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向以鲜坦言,以前会背的杜诗,“现在大部分都忘记了,现在还能随口背诵下来的,估计也就百十来首吧。不过,那些遗忘的诗歌珍藏于时间的深处,做着自己的好梦。”
向以鲜说,这些从生命记忆里唤出来的诗句和用网络搜出来的诗句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内化的,成为自己生命记忆的一部分;后者仅仅是一条资讯而已,和生命本体没有任何关联。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腹有”实际上就是一个内化的、被消化汲取的过程,其中一定离不开背诵。杜甫是深谙此道的,并且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群书万卷常暗诵”!所谓暗诵,就是默诵或低声吟诵。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当年立志用两年时间背完全部杜诗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名古典文学教授、新诗领域的实力派诗人,杜甫诗歌就像血液一样滋养了向以鲜的文学细胞。
在众多古典诗人当中,向以鲜为何对杜甫情有独钟?“这个可以罗列一长串理由,但我想说的是,杜甫的不可替代之处在于:杜甫是汉语诗歌写作的标准制定者,他所制定的诗歌标准,不仅仅涵括古典汉语诗歌,还在相当广阔的意义上,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在成都人的心灵空间中,杜甫草堂寄寓着微妙而壮丽的诗意转换。杜甫草堂营造始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扩建工作一直持续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夏天,成为一个具有艺术与庄园气质的家园。“毫无疑问,草堂倾注了杜甫在建筑与园艺方面的全部热情和才华。杜甫可能是成都移民史上第一个明确表达‘来了就不想走’的人。”向以鲜说。
杜甫在成都只生活了45个月,但成都及杜甫草堂对于杜甫来说,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替代的地标性意义,而现在的杜甫草堂,则是成都的人文地标。向以鲜感叹,很难想象,如果杜甫没有这段成都生活经历,我们还能否看到如此瑰奇多姿、汪洋恣肆的杜甫?“杜甫离世已经一千多年,但是诗人却以其不朽的诗歌文本和同样不朽的文化建筑空间(杜甫草堂)活在成都,活在成都人的心间。从某种意义来看,成都杜甫草堂拓展了成都人心灵版图的广度和深度。”向以鲜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