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落下闳雕塑面前的时候,正是午间十二点。冬日阳光暖暖地铺洒下来,“落下闳”的脸庞,似乎有丝丝红润。
正值“三九”寒天,清瘦的老人迎着风,神色镇定得像一泓深邃的古井,波澜不惊。他双手捧着一摞经书,每一步都迈得从容。
不知道他此刻是赶去面圣汉武帝,汇报历法创制大功告成,而后告老还乡安享余生,还是找寻伙伴,继续探究昨夜所观天象?
站在他的面前,我虔诚地鞠躬。这一个鞠躬,来得太迟太迟。好多次去阆中,我都没有想起他,以至于无数次在红尘俗世中擦肩而过。幸好他毫不在意一个渺小的我能否记起他,依然在这时光深处大度且耐心地等着,等我醒悟后来一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交流。
无数次前往阆中,古城总是我的首选。这座与丽江、平遥、徽州齐名的古城,宛如古朴的画卷,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友人。有人慕名而来,只为聆听古城的雨声。古城的雨是有特色的,著名作家王剑冰在《阆中》一文中写道:“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也有人钟情古城的瓦,当夜幕温柔地降临,“青瓦连成的街市,仿佛是天上游走的层层云朵。”
而我对古城里的味道情有独钟。也曾在古城邂逅过雨,雨一落下,便躲进古城客栈的一角,惬意地咀嚼着阆中蒸馍或者小吃,饶有兴致地欣赏眼前的俊男靓女。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醋香,那味道,有些奇妙,我总觉得里头藏着诗经和楚辞的味道,又透着唐诗宋词的味道。于是在无数个浮躁喧嚣的日子里,我于阆中,只是一个不远不近的过客。
再孤陋寡闻,我也知道阆中有的远不止古城。那一年,友人陪我去参观古城政德文化教育基地。在川北道署,有两副对联让我眼前一亮,其中一副是清代著名清官余小霞所撰写:“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另一副则是:“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每一个字,都深深浸透着“为政以德、勤政为民”的思想养分。
一个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必定有着源远流长的根源。那么古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究竟在何处?2024年“中国春节”成功申遗,阆中和落下闳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我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春节老人,会不会就是阆中这片土地两千多年来,那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脉起点?
一个被誉为“春节老人”的老人,他的人生一定非同寻常。那一天,我去拜会这位老人,不想再次错过。雕塑下写着他的生平。第一句评价是:世界杰出天文历算学家。主要事迹有三:为主创制新历,被汉武帝采用,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中确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正月初一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年节。二是创“浑天说”,创制的赤道式浑仪,经张衡等后继者改进,沿用至近代。三是将24节气纳入历法,使之得以规范流传。短短几行文字,勾勒出落下闳精彩纷呈的一生。
“落下闳星”如今在天空闪耀,“落下闳”也回到家乡阆中“安享晚年”。阆中春节文化公园里大红灯笼已经高高挂起,大片大片的红色让春节呼之欲出。我其实很想和老人摆谈,想知道《太初历》背后的花絮。
可惜我还要奔波,无法长久驻足倾听他跨越两千年的智慧。春节脚步正临近,到那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赶赴阆中过年,虔诚地瞻仰这位老人,感恩他以时间为武器,为我们民族带来的秩序与共识,赋予的起点与力量,营造的热闹与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