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侧记
时隔29年,哈尔滨再度邀约四海宾朋,共谱冰雪运动的新华章。
“雪花穹顶”映照下,正月初十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格外璀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正在这里举行。
今夜冰城,正以“融合、包容、多元”的姿态,奉献一场“极美、极燃、极暖”的冰雪盛宴,开启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千万雪花”构建成的“雪花穹顶”晶莹透亮,映射出紫色光辉,万众期待下迎来盛会启幕时刻。
紫色,哈尔滨市花丁香花的颜色。古老的松花江畔,寒冷气候赋予这里“冰城”的美誉,也沉积了深厚的冰雪运动底蕴。如今,“冰城”不再是哈尔滨唯一的代名词,持续火爆的文体旅产业如舞台上绽放的丁香花般引人瞩目。
本届亚冬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也是继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和2007年长春亚冬会后我国第三次举办亚冬会。
日出东方,霞光万丈。伴着深情的音乐《我爱你中国》,地屏之上,一片晶莹的“冰雪白”映衬出一抹耀目的“中国红”。八名仪仗兵高擎国旗,在冬日长城与林海雪原中,迈着庄重的步伐缓缓入场。
全场起立。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一盏冰灯,一个梦想。冰灯是哈尔滨的文化符号,冰城人童年记忆里跃动的光亮。一名小女孩手提盈盈微光的小冰灯,引亮舞台中央的大冰灯,开启了以“启梦”为主题的迎宾表演。34名孩童手提小冰灯围合环抱,象征着本届亚冬会3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凝心聚力,点亮冰雪梦想。
一面冰雪,一面新春。身着中式旗袍的舞者登场,她们手持的双色“冰凌手绢花”尽显巧思。在张灯结彩的龙江雪乡,从“冰晶蓝”到“中国红”,从“冰世界”到“雪天下”,双色“冰凌手绢花”上下翻腾。舞者时而排列为一朵“六出雪花”,时而汇聚成一张“新春窗花”。东道主用民间极具代表性的“手绢花舞”和浓浓的中国年味,喜迎各代表团运动员入场。
“银霜琼枝”环绕的引导牌,成为运动员入场式上的优雅点缀。引导牌底板呈流线型,既代表蜿蜒曲折、奔腾不息的松花江,又神似纽带与和平鸽,将亚洲紧密相连。引导员服装则形同雪花,国家级非遗“方正剪纸”图案跃然裙摆之上,这是东方浪漫的美学符号。
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入场亮相。全场观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欢呼声经久不息。本届亚冬会共设6个大项、11个分项和64个小项,1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创下赛会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代表团派出170名运动员,实现全项目参赛。
两年前的杭州,一曲《我们的亚细亚》仍令人回味;今夜的哈尔滨,《冰雪的亚细亚》又轻轻奏响。从夏之歌到冬之曲,一段灵动乐音再续前缘,亚洲宾朋再度书写一段关于梦想、关于热爱、关于友谊的故事。
20时51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
灯光绚烂,全场欢腾,亚冬会正式迎来“哈尔滨时刻”。
六名运动员代表共执亚奥理事会会旗入场。1996年,正是在哈尔滨,中国代表团首次在亚冬会实现金牌榜和奖牌榜“双居首”;29年后,哈尔滨成为中国首座“双亚冬之城”,中国冰雪运动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步入舞台中央。
“一镩砸它个冰花飞呀,二镩砸它个龙出水呀,三镩砸出个风雨顺呐,四镩砸出个好运来呀。”一声声采冰号子雄浑豪迈,现场观众热烈互动。击掌声与采冰声中,一道“头冰”破江而出,为亚冬健儿送来“拔得头筹”的美好祝福。
采冰号子源于哈尔滨传统的采冰文化,“头冰”有着“福冰”的美好寓意。亚冬会组委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周巍说,开幕式围绕“哈尔滨、中国、亚洲”的地域递进层次进行设计,开篇表演正是源于黑龙江和哈尔滨的文化元素。
舞台变幻,一条红绸飞掠而来。采冰民俗中,人们常将“头冰”用红布包裹。主屏上的红绸环冰成结,将“鸿运当头”的幸运传递给每一位宾朋。一组组采冰舞者踏冰起舞,琢冰成器,雕刻出本届亚冬会会徽“超越”,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在此刻定格。
悠扬乐音响起,瑞雪飞舞、玉树琼枝的景象映入眼帘。以著名的库尔滨雾凇为意象,芭蕾舞者翩然舞动于冰天雪地之中,意在传递“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一方冰场出现,梦想之旅由“启梦”向“追梦”演进。花滑健儿引领下,手持冰灯的小女孩滑入冰场,承继哈尔滨这座“冠军之城”薪火相传的冰雪荣耀。
表演进入第二个篇章,导演组希望展现中国冰雪运动的“燃情时速”与全民热潮。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