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寒风中奔忙的骑手:“再冷也要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寒风中奔忙的骑手:“再冷也要上!”

村民自发组成摩托车队参与筠连山体滑坡救援

村民自发组成的摩托车队出发。杜卓滨摄

队员搬运物资到摩托车上。黄晓庆摄

  2月10日,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山体滑坡救援现场天空终于放晴。清晨天刚亮,救援队伍继续争分夺秒,运用各种手段全力搜寻失联人员。
  因为之前连日的阴雨,令本就崎岖的山路泥泞不堪,大一点的运输车辆上不了山,造成救援物资堆积,运输问题亟需解决。
  “摩托车呢?来8个小伙子,到镇政府把新到的物资拉上来。”10日中午,随着距金坪村20公里的落箭村党委书记胡秀能一声招呼,刚成立1天的“摩托车队”立即站出来8个人。车上,“沐爱镇古邑义警落箭分队”的旗帜飘扬,8辆摩托车一路轰鸣往镇上驶去。
  “再冷也要上”“去滑坡的地方”,9日以来,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摩托车队,成为了泥泞山路上的关键运输力量,他们争分夺秒,不断往返于沐爱镇和现场指挥部之间。

一天往返上百公里


  胡秀能已经记不清这是老乡们第几次下山运输物资回来了。2月8日中午得知滑坡灾害发生,胡秀能就想着组织村民支援同镇的金坪村乡亲。
  连绵的阴雨让道路异常湿滑,加上陡峭的山路,车子上山困难,8日下午,物资运输困难的消息传到了落箭村。
  “我们村有义警队,村上的小伙子们可以用摩托车运物资。”说干就干,胡秀能在村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
  担心人数太少,救援力量不够,胡秀能还特地给平时关系不错的几个乡亲打电话:“小伙子们都来出份力。”
  一个消息,一通电话,21名村民和11辆摩托车赶来报到。骑手们自掏腰包加满油,赶到了集合点。
  家离滑坡点12公里左右的尹宗强,长年在外务工,本来打算在家耍到元宵节后再出远门。但听到村上召集志愿者,当天就报了名,“没得说头,9号早上8点过我们就开始运货了。”
  尹宗强指着他的摩托车告诉记者,2月9日一天,他往返滑坡点和沐爱镇十余趟,累计跑了上百公里,除了往山上运物资外,还搭乘要下山的工作人员,一直忙到当天深夜。
  “早晚特别恼火,冷,气温只有几摄氏度,骑车风大,脸都吹皴了。”尹宗强说,弯多、路陡给运输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尤其是临近现场指挥部的十多个弯,特别恼火!”
  由于是临时组队,骑手们只戴了头盔,没有护膝之类的保暖装备,脸被风吹得通红,有的人嘴唇都干裂了。
  “运泡面、水,也有肉。”61岁的熊兴丛是车队里年龄最大的骑手。2月8日下午,听说需要人运输猪肉、蔬菜等生活物资,熊兴丛主动请缨,用摩托车搭载了半边猪肉到救援队临时聚集点,供应给救援人员。

00后年轻人顶上去


  “立正、稍息。”2月10日清晨6点半,队员们再次在落箭村集合。有队员因为前一天淋雨感冒或者临时有事,向胡秀能请了假,很快就有其他村民顶上。
  胡秀能拿出一张新名单挨个点名:“李华锋”“尹宗强”“黄成松”……点完名,他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听从指挥部的安排”。
  清晨6点40分,天还没亮,一支19人、10辆摩托车组成的队伍再次出发。
  00后郑明新和罗云川是队伍中新增的面孔,前一天得知村上派了支援队后,主动报名加入。
  罗云川在筠连职业技术学校念高二,平时也骑车外出买东西。“学校还没开学,在家也闲着,还不如来帮忙,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他说,家人都支持他,只提醒他注意安全。
  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公益行动,郑明新十分紧张,甚至忘了提前给摩托车加油。在沐爱镇政府拉物资准备返回时,突然发现车没油了,只好找同伴帮忙,撑到加油站再补充。

七旬老人组团送菜


  除了热火朝天的摩托车队运输线,无数的爱心不断向金坪村汇聚。
  2月10日上午9点过,筠连县第二中学临时安置点,由共青团筠连县委搭建的青青儿童乐园帐篷内,青年志愿者正在教小朋友们做手势舞,希望孩子们在娱乐中暂时忘却灾难的阴影。
  兴隆村70岁的郭奶奶听说安置点物资紧张,当即把自家蔬菜送过来,“儿菜、白菜、青菜这些,不多,一点小心意,只够一人拈一筷子呐。”郭奶奶不仅自己送,还发动本村村民“组团”给安置点背送蔬菜。
  “我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想尽点绵薄之力!”筠连县城一面包店的女老板听说山体滑坡后,赶紧把员工叫回店里,连夜烤了近1000个面包,并组织“跑腿”“外卖小哥”送到救援现场。
  2月10日下午4点40分,沐爱镇金龙村一组村民田安金将20多斤腊肉送到救援点后,又送来了一背篼蔬菜,“救援不停,我就一直送。”田安金说。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筠连县巡司镇到沐爱镇金坪村的现场指挥部25公里的路途上,村民们组建了5个后勤保障点,上百名村民为救援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记者在沐爱镇体育馆物资安置点看到,一辆辆私家车、货车接踵而至,后备厢和车厢里满载着米、面、油、饮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连日来不断有各地爱心人士来此捐赠物资,也有周边居民送来刚采摘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源源不断的爱心涌入,正点亮希望之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杜卓滨伍雪梅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