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90后小伙创立“大蒜咖啡”一年卖出7万多杯
  • ·几秒钟的灿烂 300多年的沉淀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一群年轻人爱上自贡“长滩打铁花”:

几秒钟的灿烂 300多年的沉淀

已有300余年历史的自贡市非遗代表性项目“长滩打铁花”。富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啪!”啪!”……伴随着击打师连续击打,灿若烟花的铁花不断在夜空中绽放。2025年春节,自贡接连举办的长滩打铁花活动,吸引了人山人海的观众。
  几秒钟的灿烂,却经过了几百年沉淀。打铁花,这项传自清康熙年间随军铁匠的技艺,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21年,长滩打铁花被列入第六批自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富顺长滩被发扬光大,并广泛流传于川渝地区。如今,一群当地的年轻人,也爱上了这项非遗。

难忘童年记忆
年轻人爱上了打铁花

  今年37岁的谭敏,6年前开始加入到打铁花队伍。“小时候就常看打铁花。一打铁花镇上就热闹得很,我又喜欢热闹,慢慢就喜欢上了它。”
  谭敏说,小时候常放烟花,铁花打出来就和烟花一样,很美!这也是自己热爱打铁花的原因之一。
  2020年,谭敏被长滩镇文化站站长徐召洪吸收到打铁花队伍中,成为最年轻的铁花击打师之一。“每次表演前,会培训几次。我平时用铁花勺子舀豌豆和水来练习身形、站位、击打等动作要领,模拟寻找击打铁水的真实场景感觉。”
  谭敏在长滩镇经营一家羊肉汤餐馆,像他这样兼职打铁花的年轻人还有好几个,今年新加入队伍的卢建洪就是其中之一。
  38岁的卢建洪平时搞房建工作,也是从小在镇上看着打铁花长大的一代。
  “小时候我就好奇铁花是咋打出来的,现在做的是体力活,我就喜欢击打师这个工位,我擅长这个。”他坦言,“镇上的年轻人对打铁花都有童年记忆,也有情怀。老一代传承人年纪大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接班。”

中断十余年
璀璨铁花重新绽放夜空

  2019年,有着浓郁文化情怀的徐召洪被任命为长滩镇文化站站长。此前,长滩打铁花已中断十余年,虽经多次恢复但都遭遇失败。
  徐召洪一直有个心愿:把长滩打铁花恢复起来。“它是本镇文旅一块金字招牌,失传太可惜了!”
  说干就干!徐召洪找到社区老铁匠唐思明和泥水匠吴功田。首先要恢复的,便是化铁炉。“当时老徐来找我,我说现在的耐火砖不行,最高只能抗1300℃,铁水还没化,砖先化了。”唐思明回忆,后来四处找能抗1800℃高温的耐火砖,三人一连试验了好几晚,最终成功恢复了化铁炉。
  接下来,是制作打铁花的关键工具铁水勺。“化铁炉和铁水勺都要用到三种原材料:耐高温的优质瓷土、人的碎头发、有机煤燃烧后剩余物的碳灰。”徐召洪介绍,三样材料缺一不可,目的是使工具耐高温,并且不与铁水粘连。“制作铁水勺,要把三样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反复揉搓、捶打、烘干,经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烧制成勺子形状,才能达到要求。”
  2020年5月14日晚上,徐召洪带领团队在镇上首次恢复中断了十余年的打铁花。“那晚,镇上许多居民都来看热闹,大家都很兴奋。”
  2021年,徐召洪将“长滩打铁花”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申报,最终被列入第六批自贡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带新传承
当地着手探索新运营模式

  铁花是怎样打出来的?据徐召洪介绍,打铁花的三个工位分别是掌炉师、铁水师、击打师。“掌炉师负责冶炼铁水、观看火候,一般由年长的铁匠负责;铁水师负责舀铁水往空中抛;击打师负责用专门木质击打板击打,一般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他说,打铁花最难的是铁水的火候,过了打不起来,不够无法击打。
  “现在的年轻人,也愿意来学。”徐召洪很欣慰。长滩镇除了万氏家族的万永杰是代表性传承人,还有唐思明、吴功田等一批一般性传承人。平时的培训、表演,就是传承的一种方式,主要靠老带新。
  经过万氏家族十三代的传承,长滩打铁花技法不断改良,花型也由“天女散花”增加到“火树银花”“满天星辰”“菊花怒放”等,使表演更具规模性和观赏性。
  如今,当地政府已将长滩打铁花的传承保护写入政府工作计划,建成了占地80平方米的非遗传承室,推动“非遗在校园”活动,利用学生寒暑假时段定期开展研学培训。
  目前,当地已培养了10余名传承人,但收入难以支撑传承人生计,是“长滩打铁花”传承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滩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邓琳介绍,该镇拟走市场化的路子,衍生与打铁花技艺相关的文创产品,并结合县域景区运营,将打铁花作为节庆夜间表演项目,并反哺非遗传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