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当地文旅部门称有待进一步考证
近日,乐山市五通桥区疑似发现乐山大佛“原型小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
该消息称,与乐山大佛同年代凿刻而成的老龙坝村石窟寺内,K7号“坐佛”(以下简称7号坐佛)与乐山大佛的坐姿、服饰、人物相同,疑似乐山大佛原造型小佛像。
2月1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五通桥看见,7号坐佛高度不足1米,为不可移动文物。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显示,7号坐佛在内的系列佛像建于唐代,可作为研究乐山大佛的重要参考。
五通桥区文广体育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7号坐佛为乐山大佛的原造型小样一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也对该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复核,暂时还没有结论。”
五通桥区文化馆原馆长王中其是“小样说”的支持者。今年1月他曾在网上发文《乐山大佛的原型在五通桥老龙坝?》讨论此事。
2024年9月13日,王中其紧随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老龙坝村石窟寺考察,重点将7号坐佛与乐山大佛进行对比观察,发现7号坐佛造像的坐姿、服饰、人物,与乐山大佛均为同一造型。
2月18日,记者来到老龙坝村石窟寺。该石窟寺凿刻在五通桥岷江东岸的崖壁上,西面距岷江约60米,距乐山大佛约25公里,崖壁周边杂草丛生。五通桥区金粟镇政府在石窟前修建了围栏,用以保护,并公示该文物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记者观察发现,该窟较小,长宽均不足1米,其内造像为一尊弥勒佛坐像,服饰、手势与乐山大佛相似。
在王中其看来,“小样说”成立与否,取决于两尊佛像问世先后。“按照中国古代石刻造像传统,对大型石刻造像,古代艺人都要先在石刻附近的相同山势石壁上,雕刻出微雕造像,以便在建造过程中观察和修正。”他说,只要能考证7号坐佛早于乐山大佛,那么7号坐佛是乐山大佛小样的说法便成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